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散地的诗词

关于散地的诗词(1372首)

  • 81.《横吹曲辞·长安道》 唐·沈佺期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
    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
    日晚斗鸡回,经过狭斜看。

  • 82.《猛虎行》 唐·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 83.《相和歌辞·苦辛行》 唐·戎昱

    且莫奏短歌,听余苦辛词:如今刀笔士,不及屠酤儿。
    少年无事学诗赋,岂意文章复相误。
    东西南北少知音,终年竟岁悲行路。

  • 84.《相和歌辞·贾客词》 唐·刘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 85.《舞曲歌辞·霓裳辞十首》 唐·王建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 86.《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 唐·贯休

    我爱正考甫,思贤作商颂。
    我爱扬子云,理乱皆如凤。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
    扑碎骊龙明月珠,

  • 87.《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 唐·虞羽客

    幽并侠少年,金络控连钱。
    窃符方救赵,击筑正怀燕。
    轻生辞凤阙,挥袂上祁连。
    陆离横宝剑,出没惊徂旃。

  • 88.《杂曲歌辞·鸣雁行》 唐·李白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
    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 89.《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唐·贯休

    不会当时作天地,刚有多般愚与智。
    到头还用真宰心,何如上下皆清气。
    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

  • 90.《杂曲歌辞·苏摩遮》 唐·张说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
    闻道皇恩遍宇宙,来时歌舞助欢娱。
    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
    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

  • 91.《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唐·王绩

    伊昔逢丧乱,历数闰当馀。
    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
    余及尔皆亡,东西各异居。
    尔为背风鸟,我为涸辙鱼。

  • 92.《酬张少府柬之》 唐·卢照邻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
    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
    价重瑶山曲,词惊丹凤林。
    十年睽赏慰,万里隔招寻。

  • 93.《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 唐·张九龄

    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
    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
    一行罢兰径,数载历金门。
    既负潘生拙,俄从周任言。

  • 94.《长安路(一作沈佺期诗)》 唐·宋之问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
    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
    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

  • 95.《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唐·宋之问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 96.《游云门寺》 唐·宋之问

    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
    投迹一萧散,为心自杳冥。
    龛依大禹穴,楼倚少微星。
    沓嶂围兰若,回溪抱竹庭。

  • 97.《大漠行(一作胡皓诗)》 唐·崔湜

    单于犯蓟壖,骠骑略萧边。
    南山木叶飞下地,北海蓬根乱上天。
    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

  • 98.《扈从出长安应制》 唐·杜审言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
    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
    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 99.《经庐岳回望江州想洛川有作》 唐·刘允济

    龟山帝始营,龙门禹初凿。
    出入经变化,俯仰凭寥廓。
    未若兹山功,连延并巫霍。
    东北疏艮象,西南距坤络。

  • 100.《晦日宴高氏林亭》 唐·崔知贤

    上月河阳地,芳辰景物华。
    绵蛮变时鸟,照曜起春霞。
    柳摇风处色,梅散日前花。
    淹留洛城晚,歌吹石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