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接引的诗词

关于接引的诗词(238首)

  • 121.《水调歌头(丁丑岁,吴门为外舅蒋宣卿寿)》 宋·李处全

    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
    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
    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
    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

  • 122.《水调歌头(丁丑岁,吴门为外舅蒋宣卿寿)》 宋·李处全

    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
    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
    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
    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

  • 123.《促拍满路花(信丰黄师尹跳珠亭)》 宋·赵师侠

    栽花春烂熳,叠石翠巑岏。
    小亭相对倚,数峰寒。
    主人寻胜,接竹引清泉。
    凿破苍苔地,一掬泓澄,六花疑是深渊。

  • 124.《水龙吟(为放翁寿)》 宋·高观国

    道山玉府真仙,去年再履论思地。
    西清禁域,眷深名重,年高身退。
    玉振金声,水增川涌,德兼才贵。
    爱知章引去,安车稳驾,轩冕付、谈笑外。

  • 125.《乐语》 宋·王义山

    ◎寿崇节致语隆兴府
    万年介寿,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宠周臣之宴。
    颂声交作,协气横流。
    与天同心,为民立命。

  • 126.《沁园春》 宋·陈人杰

    之印可,然后人信以传。
    昔刘叉未有显称,及以雪车、冰柱二篇为韩文公所赏,一日之名,遂埒张孟。
    予尝得叉遗集,观其余作,多不称是。
    而流传至今,未就泯灭者,以韩公所赏题品尔。

  • 127.《木兰花慢(平湖秋月)》 宋·周密

    碧霄澄暮霭,引琼驾、碾秋光。
    看翠阙风高,珠楼夜午,谁捣玄霜。
    沧茫。
    玉田万顷,趁仙查、咫尺接天潢。

  • 128.《括意难忘》 宋·林正大

    蜀道登天。
    望峨眉横绝,石栈相连。
    西来当鸟道,逆浪俯回川。
    狷与鹤,莫攀缘。

  • 129.《张衡传》 两汉·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 130.《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131.《亲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 132.《九怀》 两汉·王褒

    匡机
    极运兮不中,来将屈兮困穷。
    余深愍兮惨怛,愿一列兮无从。
    乘日月兮上征,顾游心兮鄗酆。

  • 133.《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 134.《魏公子列传》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 135.《项羽之死》 两汉·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136.《西都赋》 两汉·班固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 137.《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 138.《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 139.《依韵和永叔见寄》 宋·梅尧臣

    春风约柳一片西,欲托鸟翼传音稽。
    昨朝偶向东城去,草草又逢骢马蹄。
    长髯御史威正峭,沙堤来坐气吐霓。
    我乘小驷虽甚瘦,喜见骖驭犹解嘶。

  • 140.《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