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恍似的诗词

关于恍似的诗词(178首)

  • 121.《希道使君见遗古风谨次严韵》 宋·张元干

    君侯气挟飞仙骨,插脑伏犀高崒屼。
    荣枯过眼海一沤,出处何心兔三窟。
    养生得趣喜按摩,子夜不眠频叱咄。
    枕中玉函妙以微,肘后金精恍兮惚。

  • 122.《松叶酒歌寄梁安宅》 明·刘基

    道人赠我松叶酒,味似琼浆色琼玖。
    咽之骨爽神魂清,令我寿同金石久。
    我生疏懒无所能,瘦皮粘骨危崚嶒。
    病来啖药犹啖水,梦寐恍惚风中灯。

  • 123.《和十侄喜象之来饮兼简龙阳孔先生》 宋·韩维

    世事茫然剧转蓬,一樽何意与君同。
    从容谈笑皆尘外,恍忽游从似里中。
    还有桂华来静夜,稍惊梧叶下秋风。
    欲论归去令人愧,高卧襄阳有德公。

  • 124.《赠画士龚子》 宋·陈造

    古人论画索画外,世俗区区较形似。
    眼明亦有可人者,龚子画形兼画意。
    秋兰春蕙相与芳,梅花照景胜暗香。
    倚烟映雾各夸嫮,并作短轴供宝藏。

  • 125.《韩守松卿索近诗》 宋·陈造

    昔人技成叹屠龙,似我五字躭雕虫。
    镌肝搯肾探戃恍,半世不辞诗得穷。
    诗成颇讶神与力,畴昔梦中分五色。
    援毫动作万钧斡,应俗何曾一钱直。

  • 126.《次韵寄答晁无咎》 宋·陈师道

    西湖欲雨厨烟满,风叶倒囊云覆碗。
    望湖楼上白头人,独倚栏干谁肯伴。
    独有诗人记病身,清风千里寄行尘。
    豪华信有回天力,惊开桃李闲新春。

  • 127.《东峰亭》 宋·李弥逊

    芒鞋着层丘,甘若卧华屋。
    了然非梦觉,似是前境熟。
    行行上青冥。
    下视八荒促。

  • 128.《游云湖》 宋·胡寅

    衡湘久来往,眼到山辄对。
    爱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碍。
    今朝渡石潭,兰桨乱青带。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 129.《和次山游朝阳岩》 宋·胡寅

    画船浮客到岩阿,小阁经年又一过。
    天远恍如开翠幕,江春浑似绕青罗。
    雨晴风日山山丽,花发园林处处多。
    早四郊膏泽遍,试从尧壤嗣农歌。

  • 130.《湖山遣兴》 宋·吴芾

    我在小西湖,浩渺仍清旷。
    大旱未尝枯,久雨亦不涨。
    灌溉数千顷,无欠亦无长。
    中有十里荷,花开密相傍。

  • 131.《六月十六夜观月翌早纪所见成长谣》 宋·楼钥

    海云涌立双铁出,明月正在山中间。
    初疑渼陂蓝田出水面,又似长风吹度玉门关。
    须臾云过月愈上,太虚点缀从飞翻。
    白衣苍狗不足究,千变万态俱可观。

  • 132.《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 宋·楼钥

    永和岁癸丑,群贤会兰亭。
    流觞各赋诗,风流见丹青。
    右军莫禊序,文采粲日星。
    选文乃见遗,至今恨昭明。

  • 133.《残月如新月诗》 宋·楼钥

    近晦月犹在,萧骚夜向晨。
    已残几欲尽,忽见恍如新。
    老桂沈清影,余辉釦半轮。
    纤纤两头玉,皎皎一钩银。
    明似哉生际,光疑太逼真。
    妆楼谁起早,深拜误佳人。

  • 134.《赵资政建三层楼中层藏书》 宋·楼钥

    危楼杰立潭府雄,仰望惊瞿何穹窿。
    擎以八柱真良工,恍如木天移海东。
    扶栏三级横复纵,八窗交映光玲珑。
    更上一层迥不同,历览万象俱空濛。

  • 135.《早岁》 宋·赵蕃

    早岁耽诗老不工,但余多难似诗穷。
    忽来数纸丁宁甚,恍忆他时缱绻同。
    幕府十年公勿厌,风霜满面我思东。
    几因江发蛮夷涨,欲问渔翁借短篷。

  • 136.《中秋无月呈审知》 宋·赵蕃

    前年中秋月,痁鬼方见虐。
    彻曙不得眠,搘炉亲煮药。
    子时过桥来,劳我非赴约。
    评诗杂精粗,有味胜大嚼。

  • 137.《呈程可久》 宋·赵蕃

    微风送落日,余霞杂停云。
    陟彼山之巅,谁识我与君。
    彭蠡咫尺见,匡庐毫发分。
    波澜似吴淞,冈巘殊胜云。

  • 138.《雪中读诚斋荆溪诸集成古诗二十韵奉寄并呈吴》 宋·赵蕃

    云埋怀玉山,风断群玉府。
    霰声欻成跳,雪陈翻已舞。
    槎牙粲瑶林,突兀森琼户。
    山差丈人行,鸟绝兄弟语。

  • 139.《虎长老修双峰》 宋·叶适

    九州大麓标山经,早与天地同垂名。
    雁荡初传晚唐世,掩抑众岳夸神灵。
    岂非龙伯所播迁,海水枯竭久乃成。
    穷皱石怪呈万巧,宛取物似罗千形。

  • 140.《访汤粹》 宋·汪莘

    文者道之器,诗者文之精。
    世儒失本原,谓以一枝鸣。
    仆昔颇好学,不与时俗并。
    始求为已事,中胡济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