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应殊的诗词

关于应殊的诗词(558首)

  • 21.《奉和幸江都应诏》 唐·虞世南

    南国行周化,稽山秘夏图。
    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
    肆觐遵时豫,顺动悦来苏。
    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

  • 22.《八咏应制二首》 唐·上官仪

    启重帷,重帷照文杏。
    翡翠藻轻花,流苏媚浮影。
    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
    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

  • 23.《龙门应制》 唐·宋之问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
    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 24.《兴庆池侍宴应制》 唐·韦元旦

    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
    夹岸旌旗疏辇道,中流箫鼓振楼船。
    云峰四起迎宸幄,水树千重入御筵。
    宴乐已深鱼藻咏,承恩更欲奏甘泉。

  • 25.《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唐·张说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 26.《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唐·张说

    葱郁兴王郡,殷忧启圣图。
    周成会西土,汉武幸南都。
    岁卜銮舆迈,农祠雁政敷。
    武威棱外域,文教靡中区。

  • 27.《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唐·薛稷

    天道宁殊俗,慈仁乃戢兵。
    怀荒寄赤子,忍爱鞠苍生。
    月下琼娥去,星分宝婺行。
    关山马上曲,相送不胜情。

  • 28.《晦日浐水应制》 唐·沈佺期

    素浐接宸居,青门盛祓除。
    摘兰喧凤野,浮藻溢龙渠。
    苑蝶飞殊懒,宫莺啭不疏。
    星移天上入,歌舞向储胥。

  • 29.《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 唐·沈佺期

    汉王建都邑,渭水对青门。
    朝市俱东逝,坟陵共北原。
    荒凉萧相阙,芜没邵平园。
    全盛今何在,英雄难重论。

  • 30.《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唐·徐坚

    星汉下天孙,车服降殊蕃。
    匣中词易切,马上曲虚繁。
    关塞移朱帐,风尘暗锦轩。
    箫声去日远,万里望河源。

  • 31.《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唐·李白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旁歊素烟。
    沸珠跃明月,皎镜涵空天。

  • 32.《奉和登玄武楼观射即事书怀赐孟涉应制》 唐·崔元翰

    宁岁常有备,殊方靡不宾。
    禁营列武卫,帝座彰威神。
    讲事一临幸,加恩遍抚巡。
    城高凤楼耸,场迥兽侯新。

  • 33.《念奴娇(戏和仲殊已未四月二十七日)》 宋·吴潜

    午飙褪暑,向绿阴深处,引杯孤酌。
    啼鸟一声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
    杏落金丸,荷抽碧_,景物挨排却。
    虚檐长啸,世缘菌蕈_箨。

  • 34.《安晚先生送自赞太上感应篇帙首御题诸恶莫作》 宋·陈起

    公衮殊相念,奇书寄布衣。
    此心才动处,万善要同归。
    本旨详敷衍,奎题重发挥。
    应怜蘧伯玉,投老始知非。

  • 35.《宝应道中》 宋·文天祥

    天阔抟南雁,淮途长北驱。
    甘棠成传舍,细柳作康衢。
    田海随时变,山河往日殊。
    征袍共衮绣,夜壁一灯孤。

  • 36.《腊月殊有春意二首》 宋·张耒

    一夜长风无片云,晓来风动似初春。
    应知春近催桃李,更有轻寒不着人。

  • 37.《应天院朝拜回呈景仁》 宋·司马光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
    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 38.《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南北朝·沈约

    即事既多美。
    临眺殊复奇。
    南瞻储胥观。
    西望昆明池。
    山中咸可悦。
    赏逐四时移。
    春光发陇首。
    秋风生桂枝。

  • 39.《应王中丞思远咏月诗》 南北朝·沈约

    月华临静夜。
    夜静灭氛埃。
    方晖竟户入。
    圆影隙中来。
    高楼切思妇。
    西园游上才。
    网轩映珠缀。
    应门别录苔。
    洞房殊未晓。
    清光信悠哉。

  • 40.《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 宋·苏辙

    夫子虽穷气浩然,轻蓑短笠傲江天。
    薄游到处唯耽酒,归去无心苦问田。
    泮上讲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相従未足还辞去,欲向曹溪更问禅。
    〈姜如晦方作岭外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