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希奇的诗词

关于希奇的诗词(171首)

  • 61.《药草》 唐·苏拯

    天子恤疲瘵,坤灵奉其职。
    年年济世功,贵贱相兼植。
    因产众草中,所希采者识。
    一枝当若神,千金亦何直。

  • 62.《草木言》 唐·陈陶

    何生我苍苍,何育我黄黄。
    草木无知识,幸君同三光。
    始自受姓名,葳蕤立衣裳。
    山河既分丽,齐首乳青阳。

  • 63.《美玉》 唐·南巨川

    抱玉将何适,良工正在斯。
    有瑕宁自掩,匪石幸君知。
    雕琢嗟成器,缁磷志不移。
    饰樽光宴赏,入珮奉威仪。
    象德曾留记,如虹窃可奇。
    终希逢善价,还得桂林枝。

  • 64.《纳凉联句》 唐·韩愈

    递啸取遥风,微微近秋朔。
    ——孟郊
    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
    ——韩愈

  • 65.《游长安诸寺联句·常乐坊赵景公寺·吴画联句》 唐·段成式

    惨澹十堵内,吴生纵狂迹。
    风云将逼人,神鬼如脱壁。
    ——段成式
    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

  • 66.《游长安诸寺联句·崇仁坊资圣寺·诸画联句(柏梁体)》 唐·段成式

    吴生画勇矛戟攒, ——段成式
    出变奇势千万端。
    ——张希复
    苍苍鬼怪层壁宽, ——郑符

  • 67.《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释僧肇》 唐·慧宣

    般若唯绝凿,涅槃固无名。
    先贤未始觉,之子唱希声。
    秦王嗟理诣,童寿揖词清。
    徽音闻庐岳,精难动中京。
    适验方袍里,奇才复挺生。

  • 68.《薛卿教长行歌(时量移湖州别驾)》 唐·皎然

    桂阳仙柳道家说,昔传苏君今是薛。
    聊将握槊偶时人,便被人间称冠绝。
    黄杨文局龟螭蟠,琢成骰子双琅玕.

  • 69.《山居诗二十四首》 唐·贯休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 70.《游仙二十四首》 唐·吴筠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
    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
    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 71.《览古十四首》 唐·吴筠

    圣人重周济,明道欲救时。
    孔席不暇暖,墨突何尝缁。
    兴言振颓纲,将以有所维。
    君臣恣淫惑,风俗日凋衰。

  • 72.《题莫公台》 唐·杜光庭

    奇绝巍台峙浊流,古来人号小瀛洲。
    路通霄汉云迷晚,洞隐鱼龙月浸秋。
    举首摘星河有浪,自天图画笔无钩。
    将军悟却希夷诀,赢得清名万古流。

  • 73.《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二首》 唐·彭晓

    造化潜施迹莫穷,簇成真诀指蒙童。
    三篇秘列八环内,万象门开一镜中。
    离女驾龙为木婿,坎男乘虎作金翁。

  • 74.《七言》 唐·吕岩

    周行独力出群伦,默默昏昏亘古存。
    无象无形潜造化,有门有户在乾坤。
    色非色际谁穷处,空不空中自得根。

  • 75.《赠刘方处士》 唐·吕岩

    六国愁看沉与浮,携琴长啸出神州。
    拟向烟霞煮白石,偶来城市见丹丘。
    受得金华出世术,期于紫府驾云游。

  • 76.《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 唐·陆龟蒙

    洪范分九畴,转成天下规。
    河图孕八卦,焕作玄中奇。
    先开否臧源,次筑经纬基。
    粤若鲁圣出,正当周德衰。

  • 77.《神女赋》 先秦·宋玉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
    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
    明日,以白王。
    王曰:“其梦若何?”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 78.《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 79.《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80.《仙掌铭》 唐·独孤及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