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寒脾的诗词

关于寒脾的诗词(73首)

  • 1.《书席语送马御史》 宋·梅尧臣

    天意漫漫物自供,闻香能至是喧蜂。
    野人割蜜不须尽,留与寒脾作御冬。

  • 2.《拟上舍寒江动碧虚诗》 宋·杨万里

    江远澄无底,秋深分外寒。
    太虚元碧净,倒影动清湍。
    浪雪翻空碎,天蓝落镜看。
    光摇芦叶冷,声战蓼花乾。
    画手琱心苦,诗脾觅句难。
    人间那有许,我欲把渔竿。

  • 3.《大寒呈张太博》 宋·郑獬

    寒风怒蓬勃,排户入吾室。
    沙灰涨天黑,白日赤黄色。
    捉衣拥肩坐,心脾寒憀慄。
    须臾天气变,阴黯如涂漆。

  • 4.《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韩愈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
    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
    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 5.《寄崔二十六立之》 唐·韩愈

    西城员外丞,心迹两屈奇。
    往岁战词赋,不将势力随。
    下驴入省门,左右惊纷披。
    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罴。

  • 6.《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晨兴因报问龟儿》 唐·白居易

    冬旦寒惨澹,云日无晶辉。
    当此岁暮感,见君晨兴诗。
    君诗亦多苦,苦在兄远离。
    我苦不在远,缠绵肝与脾。

  • 7.《柳枝五首》 唐·李商隐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 8.《薄媚(排遍第九)》 宋·董颖

    自笑平生,英气凌云,凉然万里宣威。
    那知此际。
    熊虎涂穷,来伴麋鹿卑栖。
    既甘臣妾,犹不许,何为计。

  • 9.《永遇乐(夏至)》 宋·史浩

    日永绣工,减却一线,节临短至。
    幸有杯盘,随分快乐,□得醺醺醉。
    寻思尘世,寒来暑往,冻极又还热炽。
    恰如个、脾家疟疾,比著略长些子。

  • 10.《水调歌头(寿赵文昌)》 宋·方岳

    剡曲一篷月,乘兴到人间。
    蓬莱山在何处,鹤骨不禁寒。
    胸有云门禹穴,笔有禊亭晋帖,风露洗脾肝。
    秋入紫宸殿,磨玉写琅玕。

  • 11.《水调歌头(寿赵文昌)》 宋·方岳

    剡曲一篷月,乘兴到人间。
    蓬莱山在何处,鹤骨不禁寒。
    胸有云门禹穴,笔有禊亭晋帖,风露洗脾肝。
    秋入紫宸殿,磨玉写琅玕。

  • 12.《减字木兰花(寿词)》 宋·刘辰翁

    脾神喜乐。
    寿酒一杯胜服药。
    过却明朝。
    顶上新霜也合销。
    小春三日。
    便觉春暄梅影出。
    醉把梅看。
    比似茱萸更耐寒。

  • 13.《苦萨蛮(蜡梅)》 宋·李邦献

    薰沉刻蜡工夫巧。
    蜜脾锁碎金钟小。
    别是一般香。
    解教人断肠。
    冰霜相与瘦。
    清在江梅右。
    念我忍寒来。
    怜君特地开。

  • 14.《十拍子》 宋·马子严

    点缀莫窥天巧,名称却道人为。
    香酝蜜脾分几点,色映乌云倚一枝。
    遥看步赏迟。
    映水不嫌疏影娇春也自同时。
    红树落残风自暖,寒管声长晓更催。
    此时知不知。

  • 15.《十拍子》 宋·马子严

    点缀莫窥天巧,名称却道人为。
    香酝蜜脾分几点,色映乌云倚一枝。
    遥看步赏迟。
    映水不嫌疏影娇春也自同时。
    红树落残风自暖,寒管声长晓更催。
    此时知不知。

  • 16.《满江红(春雨)》 宋·汪宗臣

    检点春光,阴雨过、三分之一。
    从头数、元宵灯夕,都无晴日。
    不碍郊原肥草绿,但漫丘壑沈云黑。
    那东君、忒煞没网维,春无力。

  • 17.《人间词话七则》 清·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 18.《二鬼》 明·刘基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
    ,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
    肢。
    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十骨

  • 19.《观棋大吟》 宋·邵雍

    人有精游艺,予尝观弈棋。
    筭馀知造化,着外见几微。
    好胜心无已,争先意不低。
    当人尽宾主,对面如蛮夷。

  • 20.《梅花引·耨银云》 宋·余观复

    耨银云,锄璧月,栽得寒花寄愁绝。
    阳和一点来天要,春满江南谁漏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