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孤蟾的诗词

关于孤蟾的诗词(173首)

  • 21.《步蟾宫(钓台词)》 宋·韩淲

    三年重到严滩路。
    叹须鬓、衣冠尘土。
    倚孤篷、闲自濯清风,见一片、飞鸿归去。
    人间何用论今古。
    漫赢得、个般情绪。
    雨吹来云、乱处水东流,但只有、青山如故。

  • 22.《霓裳中序第一·一规古蟾魄》 宋·詹玉

    一规古蟾魄。
    瞥过宣和几春色。
    知那个、柳松花怯。
    曾磋玉团香,涂云抹月。

  • 23.《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 元·沈禧

    层台高筑势崭岩。
    迢递隔闾阎。
    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
    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

  • 24.《风入松 咏俞绍庵秋蟾台》 元·沈禧

    层台高筑势崭岩。
    迢递隔闾阎。
    不将贮彼狂歌舞,深秋夜、登玩银蟾。
    为爱一轮光皎,又看孤影廉纤。

  • 25.《复以蟾砚归龚养正》 宋·范成大

    梦里何人歌式微,觉来石友在书帷。
    郑环信美非吾宝,赵璧犹全任汝归。
    渴水双蟾窥海阔,出云孤月照星稀。
    好将自草三千牍,莫与昆蜉作钓矶。

  • 26.《杂曲歌辞·夜夜曲》 唐·贯休

    蟪蛄切切风骚骚,芙蓉喷香蟾蜍高。
    孤灯耿耿征妇劳,更深扑落金错刀。

  • 27.《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唐·李贺

    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
    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
    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
    红璧阑珊悬佩当,歌台小妓遥相望。
    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 28.《古风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 29.《夜(一作秋夜客舍)》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 30.《夜(一作秋夜客舍)》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 31.《送从兄使新罗》 唐·顾况

    六气铜浑转,三光玉律调。
    河宫清奉赆,海岳晏来朝。
    地绝提封入,天平赐贡饶。
    扬威轻破虏,柔服耻征辽。

  • 32.《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唐·权德舆

    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
    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
    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
    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

  • 33.《玩月》 唐·欧阳詹

    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
    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
    裴回林上头,泛滟天中央。

  • 34.《李夫人歌》 唐·李贺

    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
    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
    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
    红壁阑珊悬珮珰,歌台小妓遥相望。
    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 35.《李夫人歌》 唐·李贺

    紫皇宫殿重重开,夫人飞入琼瑶台。
    绿香绣帐何时歇,青云无光宫水咽。
    翩联桂花坠秋月,孤鸾惊啼商丝发。
    红壁阑珊悬珮珰,歌台小妓遥相望。
    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 36.《月三十韵》 唐·元稹

    蓂叶标新朔,霜豪引细辉。
    白眉惊半隐,虹势讶全微。
    凉魄潭空洞,虚弓雁畏威。
    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

  • 37.《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唐·白居易

    昔作咸秦客,常思江海行。
    今来仍尽室,此去又专城。
    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
    簈星州乘送,艛艓驿船迎。

  • 38.《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唐·白居易

    昔作咸秦客,常思江海行。
    今来仍尽室,此去又专城。
    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
    簈星州乘送,艛艓驿船迎。

  • 39.《张好好诗》 唐·杜牧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 40.《张好好诗》 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