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天台女的诗词(468首)

  • 101.《台城路》 宋·仇远

    海棠才试春光小,西风便吹秋去。
    白石粼粼,丹林点点,装缀东皋南浦。
    清游顿阻。
    谩空有园林,可无钟鼓。

  • 102.《台城路》 宋·仇远

    画楼西送斜阳下,不随逝波东去。
    野旷莎长,山空木短,零落红衣南浦。
    游云路阻。
    便魂断苍梧,怨弦谁鼓。

  • 103.《天香》 宋·何得之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
    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
    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
    貂冕冠蝉载服,鸾台凤池荣簉。

  • 104.《凤凰台上忆吹箫(转官球)》 宋·赵文

    白玉磋成,香罗捻就,为谁特地团团。
    羡司花神女,有此清闲。
    疑是弓靴蹴鞠,刚一踢、误挂花间。
    方信道,酴醿失色,玉蕊无颜。

  • 105.《凤凰台上忆吹箫(转官球)》 宋·赵文

    白玉磋成,香罗捻就,为谁特地团团。
    羡司花神女,有此清闲。
    疑是弓靴蹴鞠,刚一踢、误挂花间。
    方信道,酴醿失色,玉蕊无颜。

  • 106.《高阳台 七夕》 元·韩奕

    织锦停机,服箱休驾,两情此夕交欢。
    碧汉无云,银波万顷茫然。
    凭谁为泛仙槎去,问佳期、何事经年。
    柰玉蟾易老不多光景连。

  • 107.《玉漏迟 七夕行台诸公见饯 读画斋丛书本》 元·滕宾

    问谁争乞巧。
    谁知巧处成烦恼。
    天上佳期,底事别多欢少。
    雨梦云情半饷,又早被西风吹晓。

  • 108.《游台感兴古风》 宋·李师圣

    梵书五顶清凉府,冬冰夏雪风炎暑。
    我来七月秋正寒,何况萧萧岩谷雨。
    偶尔云开煦气生,溶溶满目烟光聚。
    真容古基鹫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 109.《游石台寺遇雪》 宋·梅均

    人言十月小春回,谁酿寒云作雪醅。
    天女戏抛群玉佩,风姨吹散万解杯。
    竹非为米腰皆折,山不因愁发尽皑。
    冻合诗肩不成句,六花时入轿窗来。

  • 110.《剡溪》 宋·倪光兰

    东山山下海潮通,一片江流出镜中。
    度岭拾薪歌稚子,和烟牧犊走村翁。
    千年桥锁高人迹,百丈岩垂烈女风。
    此去天台知几许,桃花深处失西东。

  • 111.《海屋为彝古鼎赋》 明·董纪

    海上高僧屋数椽,珊瑚碧树绕阶前。
    过桥云磬天台寺,泊岸风帆日本船。
    龙女献珠来供佛,鲛人分席与参禅。
    百年劫数如弹指,眼见桑田几变迁。

  • 112.《鹧鸪天·烛影摇红玉漏迟》 宋·无名氏

    烛影摇红玉漏迟。
    鹊桥仙子下瑶池。
    倾杯乐处笙歌沸,苏幕遮阑笑语随。
    醉落魄,阮郎归。
    传言玉女步轻移。
    凤凰台上深深愿,一日和鸣十二时。

  • 113.《赠吴草裘》 宋·白玉蟾

    闻道青城有老吴,话头入耳十年余。
    偶同婺女无忧客,来到天台撞见渠。
    身上衣衫惟布素,口中谈吐尽丹书。
    想君已是千余岁,谁道神仙仙上无。

  • 114.《芍药厅》 宋·曾巩

    小碧阑干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
    肯为云住阳台女,恐逐风飞饰室仙。
    洧外送归情放荡,省中番直势拘挛。
    何如萧洒山城守,浅酌清吟济水边。

  • 115.《送人》 宋·夏竦

    野色兼行色,长亭一送君。
    束书登古路,重茧踏寒云。
    山过天台小,溪临婺女分。
    流光须强学,当宁正崇文。

  • 116.《连日大雪以疾作不出闻苏公与德麟同登女郎台》 宋·陈师道

    掠地冲风敌万人,蔽天密雪几微尘。
    漫山塞壑疑无地,投隙穿帷巧致身。
    晚积读书今已老,闭门高卧不缘贫。
    遥知更上湖边寺,一笑潜回万室春。

  • 117.《三弟校尉生日用去腊见寿韵》 宋·项安世

    八千尧历畀秋春,万里嵩嵩下甫申。
    儿女只今多似栉,弟兄他日老于亲。
    共夸戏彩随鸠杖,不羡横挝倚凤宸。
    看取天台游观主,前衔虚作汉朝臣。

  • 118.《和育王十二题·重台莲》 宋·李覯

    长疑佛界中,天女来行乐。
    为怕山风寒,仙衣尽重著。

  • 119.《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120.《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