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壁逢的诗词

关于壁逢的诗词(465首)

  • 321.《送拄杖还僧》 宋·刘克庄

    头白高僧行脚懶,一枝筇竹久生苔。
    不逢太乙然藜照,时借山翁荷蓧回。
    夜挂多寻萧寺壁,晓拈恐化葛陂雷。
    还师此物禅须进,曾入诗人手内来。

  • 322.《跋方云台文藁二十韵》 宋·刘克庄

    文人何琐碎,夫子独雄尊。
    击水移南海,追风出大宛。
    黑潭龙怒起,碧宇鹘孤鶱。
    翕曶波涛涌,须臾电雹奔。

  • 323.《辰山》 宋·刘克庄

    一峰叠三洞,乃似弘景楼。
    下洞初俯入,藓室寒飕飕。
    中洞忽跃出,有迳通玄幽。
    豁然崖谷判,万态谁镌锼。

  • 324.《和竹溪三诗·昌黎与孟简尚书书》 宋·刘克庄

    纷纷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尝体认来。
    一向嵩山面空壁,一于骊岫拨残灰。
    贤如颜闵今亡矣,古有彭聃安在哉。
    岁晚雪中逢族子,退之至此未忘骸。

  • 325.《烟竹铺》 宋·刘克庄

    野迥村疏起暮寒,偶逢废驿卸征鞍。
    主人家比渔舟小,客子房如鹤栅宽。
    灯与邻通眠未易,风从壁入避尤难。
    似闻南去加萧索,一夜披衣坐不安。

  • 326.《武涉道中》 宋·刘克庄

    一路荒凉极,无端过此频。
    官于盐起税,俗事蠱为神。
    暝色初逢驿,溪声只隔林。
    留题空满壁,不见有诗人。

  • 327.《李道士惠琴轩集》 宋·文同

    寿宁孙老画壁下,当日偶同君此行。
    是时众里略一揖,自尔乃得君时名。
    风驰雨绝十五载,此地忽尔相逢迎。
    见投琴轩两大集,宝匣金钥缄瑶琼。

  • 328.《宿东山村舍》 宋·文同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藏遂。

  • 329.《往年寄子平》 宋·文同

    往年记得归在京,日日访子来西城。
    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
    顾子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
    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

  • 330.《寄题阆州开元寺泽师竹轩》 宋·文同

    泽师种竹三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
    苍龙子孙太繁盛,分领眷属来渭川。
    藏风蓄雨荫殿壁,不敢辄近寒森然。
    香飞常入佛座上,叶落不到经窗前。

  • 331.《连雨书事》 宋·陈与义

    九州逢连雨,萧萧稳送秋。
    龙公无乃倦,客子不胜愁。
    云气昏城壁,钟声咽寺楼。
    年年授衣节,牢落向他州。

  • 332.《寄题赵景温筠居轩》 宋·陈与义

    相逢汉江边,盗起方如云。
    当时苍黄意,亦可无此君。
    俗士固鲜欢,王孙终逸群。
    清秋不可负,牖壁看修筠。

  • 333.《祥符长老智华写余真求赞》 宋·周必大

    五蕴皆空,四大和合。
    昔者逢场,东涂西抹。
    今兹面壁,有问无答。
    似耶非耶,任师指拨。

  • 334.《答及甫和》 宋·洪咨夔

    束发读连山,端倪识乾坤。
    欲辨南北戒,须窥越胡门。
    藏书探禹穴,乘槎穷灵源。
    平生蓬矢志,到处屐齿痕。

  • 335.《游鼓山灵源洞》 宋·蔡襄

    郡楼瞻东方,岚光莹人目。
    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
    云深翳前路,树暗迷幽谷。
    朝鸡乱木鱼,晏日明金屋。

  • 336.《寒食梨花小饮》 宋·蔡襄

    江南寒薄春尝早,花卉入春先自老。
    嗟予衰病不及时,出见池园半青草。
    纵有余葩在叶间,行看落片随风扫。
    寻春已过索寞归,重忆欢娱耿怀抱。

  • 337.《和吴省副北轩湖山之什》 宋·蔡襄

    谁於素壁写江流,云树疏疏映荻洲。
    尽日清虚全却暑,一川摇落似轻秋。
    暂逢明画心犹在,终向扁舟老去休。
    只有游鯈能自适,莫怀香饵重迟留。

  • 338.《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宋·晁补之

    建策移汉都,奉春缘衣布。
    除地愿见公,乃以舍人故。
    满船载明月,且复酌清酤。
    平旦袯襫出,牛羊下来暮。

  • 339.《郑彦能求拟江亭诗》 宋·晁补之

    亭下流泉三亩隘,谁拟西江晴一派。
    桃李佳名闻昔人,此言虽小可喻大。
    宁非逐楚憔悴身,当是羊裘傲汉人。
    避世墙东王君公,五经纷纶井大春。

  • 340.《隋堤采蕈》 宋·毛滂

    老夫少时性豪侈,颇复慨想诸公子。
    家徒四壁不自怜,客来笑呼客且止。
    牧羊幸得时击鲜,种秫足救瓶罍耻。
    萍虀豆粥何足数,红粱雀黍屡登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