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坛印的诗词

关于坛印的诗词(60首)

  • 41.《旴江舟中联句》 宋·白玉蟾

    倏忽僧千兔,寻常涸百蠡。
    眼光摩日月,足迹遍山河。
    赤壁聊化鹤,黄庭浪换鹅。
    秋声归欸乃,云影映婆娑。

  • 42.《长安书事》 宋·寇准

    一从洛邑移秦甸,三见东郊绽早梅。
    莲府昼闲铃合闭,柳营春暖射堂开。
    斋坛首冠惭诸将,相印兼营接上台。
    何事燕公轻仗钺,却言分阃是麤才。

  • 43.《秘阁舒职方知舒州》 宋·杨亿

    西昆册府控千庐,铅笔多年校鲁鱼。
    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
    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
    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

  • 44.《读平险铭寄李汉老》 宋·刘子翚

    官侯凿平剑浦滩,游子不歌行路难。
    李公作铭垂不刊,峻峰激流生笔端。
    斯文岂但夸雄观,寓理之奥开聋眢。
    惟人性天同广胖,横目立见分庭坛。

  • 45.《李丞相纲生朝三首》 宋·张元干

    将坛丙午赞亲征,相印元年佐圣明。
    贼子乱臣俱破胆,皇天后土实同盟。
    扶持更係民休戚,进退元知势重轻。
    舍我其谁公健在,乞身赢得见升平。

  • 46.《南华五十韵》 宋·朱翌

    乡里黄梅接,家居祖刹邻。
    常闻肉身佛,甘作硙坊人。
    坚有悬腰石,空无拂镜尘。
    已舂诸米熟,自识本心真。

  • 47.《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成》 宋·夏竦

    中宸夜驻飞廉辔,东阙朝迎绿错篇。
    祇建宝宫朝睟象,载崇金阁奉真铨。
    高侔紫极威神异,回据柔灵胜势宣。
    矗矗端平规景叶,煌煌丰丽圣功全。

  • 48.《题淮阴祠》 宋·张栻

    秦关昔先驱,南郑岂淹久。
    夜中丞相归,平明印垂肘。
    古来豪杰人,调度出窠臼。
    登坛一军惊,六合已在手。

  • 49.《祷雨木栏堂四首》 宋·陈造

    醮坛烟断金鼎,缺月印天一梳。
    想知瞻望云汉,君王寝帐犹虚。

  • 50.《次韵许节推喜雪》 宋·陈造

    雪后缄诗送春燠,何异祠坛起只肃。
    吟哦三叹思答报,几欲挥毫纸随缩。
    多闻实藉益者三,敬客不啻需之六。
    别君方看月弦下,及六仅比羊胛熟。

  • 51.《应致远谒放翁》 宋·姜特立

    双溪雪消水生波,有客袖句来相过。
    自言平生有诗僻,摆落世故工吟哦。
    不愿垂腰连六印,不愿爰田封万户。
    唯於前辈识苏黄,却向古人窥李杜。

  • 52.《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宋·楼钥

    万山四塞围平陆,大为关中次为蜀。
    我生东南未曾到,蜀士游从闻颇熟。
    自从襄阳上峻途,高欲登天下临谷。
    女娲大山塞空虚,麻线名堆千万曲。

  • 53.《寿制使董侍郎》 宋·程公许

    秋云阴阴压边城,秋风飒飒飞边尘。
    淮堧夕烽连岘首,往来羽檄无时停。
    那筹楼上一长啸,环六十郡皆阳春。
    老翁哺儿夸说尹,连年我禽歌即盈。

  • 54.《满戌有日置酒还宫为诸友赠别》 宋·程公许

    左绵山川见宽,周遭四境皆奇观。
    广文官曹冰雪寒,摧风肃雨无时安。
    巧手无麪良独难,惭汗如渖时一欢。
    浪浪春雨红杏坛,堆盘苜蓿空阑干。

  • 55.《比闻赵季茂春板舆行春甚乐予跃然效之是日乃》 宋·岳珂

    棠湖有病客,破鼎支药糜。
    青阳动新晴,兀兀厌坐驰。
    静闻箫鼓闹,翠幰行春堤。
    柔风吹帘旌,杲日浮屏缇。

  • 56.《大礼庆成》 宋·宋庠

    帝揆三微历,郊严七里坛。
    对修清庙飨,来接上神欢,阊阖开金狄,鉤陈扈玉銮。
    轩游葩盖密,汉兆紫营宽。

  • 57.《次韵李忱承议所惠诗》 宋·李复

    人生飘荡若浮云,邂逅乘风忽聚群。
    嗟我淹留今倦宦,喜君倾倒细论文。
    扬舲觉海宗提印,授钺诗坛勇冠军。
    荒学漫劳无所得,鼻端聊假一挥斤。

  • 58.《寄翰苑所知》 宋·宋无

    多士富文治,明良际盛时。
    骚坛先佩印,策阵已搴旗。
    西极蹄千里,南溟翼四垂。
    疾雷天地板,崩岳鬼神移。

  • 59.《和董显叔韵》 宋·袁说友

    江南人称在觌面,足以慰予畴昔念。
    识公只在文字间,君子若人今子贱。
    江湖路远睽言谈,八年于外自亦閒。
    有时拂拭旧珠玉,端欲论诗伯仲间。

  • 60.《玉女潭二首(以下《荆溪疏》)》 明·王稚登

    霞宫瞰绿水,云是洗头盆。
    华表开山径,金铺饰洞门。
    鸟声含瀑布,虎迹印松坛。
    根上祠官去,先皇奠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