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固不容的诗词(365首)

  • 141.《臻公释氏之秀者浮游徜徉迹接天下乃者归卧云》 宋·吴芾

    吸尽百川还见底,头角惊杀膻与鲔。
    有时大瞋明月珠,照耀六合光不死。
    沧溟浩荡极游巡,钩深匪惮穷涯涘。
    今者修鳞何侧倚,岂是吞舟厌迁徒。

  • 142.《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宋·彭郁

    风在不周山空阙,底事问烟访两浙。
    烟生庐阜香炉峰,孰使随风至吴越。
    风乎与烟相得外,还有风雷千雨雪。
    烟兮与风相好余,仍有烟波及霞月。

  • 143.《絜矩书院示学子》 宋·章粲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 144.《寒林石屏》 宋·王令

    虢山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
    舟车虢来每苦重,釜盎尚弃不肯携。
    苟非世尚且奇怪,孰肯甚远载以来。
    何况虢人自珍秘,得一不换千琼瑰。

  • 145.《庭木》 宋·曾巩

    庭中有佳树,清影四面垂。
    往往风雨夜,蛇龙此投依。
    留之待鸾凤,未许燕雀窥。
    谁谓乌鸟恶,安巢最高枝。

  • 146.《盗焚浦江龙德寺经藏与卷轴化为玉诸葛亮公谈》 宋·郑刚中

    盗火陈兰若,一燎无馀屋。
    独此龙宫书,入火变为玉。
    琤然断甓中,幖帙犹可目。
    众谓有哲匠,秘愿发心腹。

  • 147.《用敖教所赠诗韵送行》 宋·陈淳

    臞菴先生仙籍豪,固非尘中浪骼骨。
    挺特不随时世妆,那学儿女夸首髴。
    朅来龙江主文盟,鑪锤广大无弃物。
    裁狂雕朽谁弗容,游刃三年不少{屈刂}。

  • 148.《苫庐》 宋·曾丰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
    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
    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
    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

  • 149.《奉答尧夫先生金雀石砚诗》 宋·王益柔

    般阳有山名金雀,山发清辉奇璞。
    望气尝言玉宝藏,贾胡几遣良工度。
    金刚宝鑽竞穷搜,百里青苍困鋔凿。
    琼瑰未获得研材,温润还将六美学。

  • 150.《雨后城上种蜀葵效辘轳体联句》 宋·刁绎

    不惮移根远,姑怜向日姿。
    春风從自得,夜雨况相姿。
    敏速飞霜钁,婆娑拥碧枝。
    幽葩兹有待,杂卉漫多奇。

  • 151.《送从弟叔韶尉东阳》 宋·楼钥

    阿连少也爽,孤立生气燄。
    壮年淬词锋,倾心事铅椠。
    胶庠困虀盐,世科终稳占。
    再兴连桂堂,尔祖真不忝。

  • 152.《与蒙城知县陈著作同赋吐绶鸟》 宋·苏颂

    羽毛之美其类众,雉曰吐绶世尤重。
    灵姿异禀来何方,有客携持自咸雍。
    朱笼驯习绣墩调,珍贵不与常禽共。
    庭前爱玩不能已,欲买未有千金俸。

  • 153.《寿广东帅潘直阁》 宋·曾丰

    太初谈赤松,中古说黄石。
    笑策导引勋,须鬓白成黑。
    金华得道人,缀自仙之籍。
    虽因习堕缘,久悟空为色。

  • 154.《长安宫女行》 明·韩邦靖

    长安城头夜二鼓,力士敲门称太府。
    为道君王巡幸势,选取娇娥看歌舞。
    应酬未得话从容,阶除早已人三五。
    仓皇便欲将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 155.《送蒲元礼南归》 宋·黄庭坚

    元礼佳少年,俊气欲无敌。
    文章诗最豪,溟涨助笔力。
    三年叶公城,於我固多益。
    恨无荆鸡材,使君有羽翼。

  • 156.《笋》 宋·陈普

    书窗媚幽独,万竹真我仪。
    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时。
    斐亹弄月阴,挺拔出风姿。
    凤吟逐神郁,春笋效珍奇。

  • 157.《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 宋·王令

    山环环兮相围,溪乱乱兮涟漪。
    花漫漫兮不极,路缭缭兮安之。
    弃舟步岸兮欲进复疑,山平阜断兮忽得平原巨泽,莽不知其东西。

  • 158.《送宋叔海郎中总领湖北》 宋·郑刚中

    余生得奇疾,傲世事矜倨。
    错落气少合,指摘心不恕。
    人亦谓可憎,不作朋友数。
    自分与西山,终焉约良俉。

  • 159.《石经堂》 宋·李石

    我来一登石经堂,从以诸生行两庑。
    诸生读经半白头,问以始终箝不语。
    我闻此经昔中都郎中所隶乃其祖。
    迩来离乱已亡失,

  • 160.《送万耕道帅琼管》 宋·楼钥

    黎山千仞摩苍穹,颛颛独在大海中。
    自从汉武置两郡,黎人始与南州通。
    历历更革不胜计,唐设五筦如容邕。
    皇朝声教久渐被,事体全有中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