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喜乘的诗词

关于喜乘的诗词(617首)

  • 121.《送高胜重谒曹王》 唐·司空曙

    江上青枫岸,阴阴万里春。
    朝辞郢城酒,暮见洞庭人。
    兴比乘舟访,恩怀倒屣亲。
    想君登旧榭,重喜扫芳尘。

  • 122.《泛舒城南溪赋得沙…张侍御赴河南元博士赴扬州拜觐仆射》 唐·刘商

    终日闾阎逐群鸡,喜逢野鹤临清溪。
    绿苔春水水中影,夜月平沙沙上栖。
    惊谓汀洲白蘋发,又疑曲渚前年雪。

  • 123.《秋怀诗十一首》 唐·韩愈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
    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

  • 124.《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员外翰林三学士》 唐·韩愈

    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
    汗漫不省识,恍如乘桴浮。
    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
    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 125.《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唐·韩愈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
    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
    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 126.《岳阳楼别窦司直》 唐·韩愈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
    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 127.《东都遇春》 唐·韩愈

    少年气真狂,有意与春竞。
    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
    川原晓服鲜,桃李晨妆靓。
    荒乘不知疲,醉死岂辞病。

  • 128.《赠张籍》 唐·韩愈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
    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
    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
    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

  • 129.《赠张籍》 唐·韩愈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
    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
    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
    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

  • 130.《酬严给事贺加五品兼简同制水部李郎中》 唐·刘禹锡

    九天雨露传青诏,八舍郎官换绿衣。
    初佩银鱼随仗入,宜乘白马退朝归。
    雕盘贺喜开瑶席,彩笔题诗出锁闱。
    闻道水曹偏得意,霞朝雾夕有光辉。

  • 131.《寄男抱孙》 唐·卢仝

    别来三得书,书道违离久。
    书处甚粗杀,且喜见汝手。
    殷十七又报,汝文颇新有。
    别来才经年,囊盎未合斗。

  • 132.《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唐·元稹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过湖。
    去应缘直道,哭不为穷途。
    亚竹寒惊牖,空堂夜向隅。
    暗魂思背烛,危梦怯乘桴。

  • 133.《有鸟二十章(庚寅)》 唐·元稹

    有鸟有鸟名老鸱,鸱张贪很老不衰。
    似鹰指爪唯攫肉,戾天羽翮徒翰飞。
    朝偷暮窃恣昏饱,后顾前瞻高树枝。

  • 134.《有鸟二十章(庚寅)》 唐·元稹

    有鸟有鸟名老鸱,鸱张贪很老不衰。
    似鹰指爪唯攫肉,戾天羽翮徒翰飞。
    朝偷暮窃恣昏饱,后顾前瞻高树枝。

  • 135.《会真诗三十韵》 唐·元稹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
    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 136.《梦仙》 唐·白居易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 137.《和答诗十首·和大觜乌》 唐·白居易

    乌者种有二,名同性不同。
    觜小者慈孝,觜大者贪庸。
    觜大命又长,生来十馀冬。
    物老颜色变,头毛白茸茸。

  • 138.《寄李十一建》 唐·白居易

    外事牵我形,外物诱我情。
    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
    忆昨访君时,立马扣柴荆。
    有时君未起,稚子喜先迎。

  • 139.《题赠定光上人》 唐·白居易

    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
    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
    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
    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
    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
    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
    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 140.《九日陪樊尚书龙山宴集》 唐·杨衡

    孟嘉从宴地,千乘复登临。
    缘危陟高步,凭旷写幽襟。
    黄花玩初馥,翠物喜盈斟。
    云杂组绣色,乐和山水音。
    旆摇秋吹急,筵卷夕光沉。
    都人瞻骑火,犹知隔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