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冬意的诗词

关于冬意的诗词(601首)

  • 141.《予寓居麻子山自入冬以后大小雪凡十余作传闻》 宋·张嵲

    荒山绝顶受春迟,几见冰花散陆离。
    江国疑思唯把酒,云林注目又成诗。
    修篁压路增幽意,初月临空秋素姿。
    宁有扁舟可乘兴,柴门惆怅独移时。

  • 142.《丁亥冬感怀寄赵章泉三首》 宋·刘宰

    楚塞仍多事,章泉阙寄音。
    由来使狙诈,何意启狼心。
    国势时轻重,江流自古今。
    遥怜杜陵老,对雪几愁吟。

  • 143.《深冬》 宋·艾性夫

    冻透松边屋两间,孤床盘礴数更阑。
    无情风雪偏欺老,经乱衣裘不御寒。
    春意一炉红榾柮,故人两坐绿蒲团。
    敲冰自换甆瓶水,浸取梅花仔细看。

  • 144.《题陈高十所藏冬青枝上白头翁画》 宋·戴表元

    飞高得珍丛,青子饥可食。
    不知何忧愁,二鸟头亦白。
    道人天机深,清斋意相许。
    赖汝不能鸣,一鸣嫌杀汝。

  • 145.《戊辰冬和汤南万韵》 宋·杜范

    我闻抱膝翁,高卧南中庐。
    方其未遇时,邈若与世疎。
    起来扶汉业,肉骨成丰腴。
    青简万世名,寒窗一编书。

  • 146.《孔府判野耘尝宦云南今以余瘴多病意欲休官因》 宋·方回

    万里蚕丛国,西南出漏天。
    吐蕃唐徼接,越巂汉疆连。
    参井星躔外,岷峨雪界边。
    {左牛右羊}船元下粤,剑栈忽朝燕。

  • 147.《冬夜即事》 宋·黄庚

    独寝书窗下,其如寒夜何。
    头边枕黄妳,脚底踏汤婆。
    纸帐梅花暖,布衾春意多。
    道人无妄想,梦不到南柯。

  • 148.《冬日》 宋·李复

    日出东南隅,转侧下西陆。
    不经中天行,但惊六龙速。
    愁寒余月阴,云重欲压屋。
    霰雪飞不断,凝冰介万木。

  • 149.《入冬半月余二麦未种忽然一雨》 宋·丘葵

    村庄三日雨,清晓怯凭栏。
    洒地纷纷白,随风阵阵寒。
    不愁客衣薄,且为老农欢。
    已有芃芃意,来春岁计宽。

  • 150.《山居冬日》 宋·释文珦

    懒随冬日柳,独许岁寒松。
    无复芳菲意,深栖云外峰。
    病身寒易缩,老衲涩难疑。
    却喜同怀者,时来问隐踪。

  • 151.《山居冬日》 宋·释文珦

    白水青山不碍禅,登高临远意翛然。
    老梅卧雪香逾远,瘦柏凌霜骨更坚。
    四海交游多契阔,一生陶写赖诗篇。
    人间万事俱抛弃权,自此閒居又几年。

  • 152.《梅花二首遗正仲少见折赠之意》 宋·舒岳祥

    晴暖不妨临石濑,清寒多是傍柴关。
    香须蜂咬应知苦,斜影僧眠得占闲。
    数点稀星枝上下,一痕残雪树中间。
    入冬冷落愁眉结,见尔鲜明故展颜。

  • 153.《和府推官冬菊》 宋·苏颂

    经冬寒菊已离披,梁苑残英尚满墀。
    尊酒还思元亮醉,秋香又过子愚期。
    寻芳意思人尤厚,耐冷枝条土所宜。
    墨客有谁偏好事,留将乐府著新辞。

  • 154.《冬十月赴官海陵过会稽诸生饮饯鲁墟桥四罢就》 宋·孙应时

    体倦知茵薄,寒侵觉岁高。
    功名两蜗角,人物九年毛。
    行意看飞鸟,离歌指大刀。
    依依红叶树,回首入秋毫。

  • 155.《冬日见桃一首》 宋·王阮

    梅意犹藏萼,桃腮已放花。
    地疑进候恶,律恐统元差。
    寒涨渔舟水,春明道观霞。
    老来无赏玩,痴坐惜年华。

  • 156.《冬晴》 宋·杨公远

    岁序从教自改更,老天有意活苍生。
    一冬晴暖雨全少,三阴寒雪不成。
    谩拥地炉然榾柮,每忧时事验欃枪。
    庭前问讯枯梅树,怕有南枝绽玉英。

  • 157.《丁亥冬大雪》 宋·于石

    顽云拨不开,阴风挟严威。
    大雪止复作,细民已嘘嘻。
    人言丰年瑞,可乐有反悲。
    频年岂无雪,雪少寒不知。

  • 158.《冬旅怀归》 宋·曾丰

    周正曾未了,秦腊又相寻。
    风日留余暖,乾坤失众阴。
    乌翻南至影,雁堕北来音。
    黄落归根叶,前陈示意深。

  • 159.《穷冬长途触物遣兴》 宋·曾丰

    蹀躞牛归栅,翱翔鸟认巢。
    垂云低暗水,倒影上明梢。
    春岂有偏意,梅无未破苞。
    吾心已忘物,聊与物相嘲。

  • 160.《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唐·罗隐

    细蕊慢逐风,暖香闲破鼻。
    青帝固有心,时时动人意。
    去年高枝犹压地,今年低枝已憔悴。
    吾所以见造化之权,变通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