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先辈的诗词

关于先辈的诗词(260首)

  • 81.《同州南亭陪刘侍郎送刘先辈》 唐·赵嘏

    处处云随晚望开,洞庭秋水管弦来。
    谢公待醉消离恨,莫惜临川酒一杯。

  • 82.《寄雍陶先辈》 唐·姚鹄

    知音杳何处,书札寄无由。
    独宿月中寺,相思天畔楼。
    露凝衰草白,萤度远烟秋。
    怅望难归枕,吟劳生夜愁。

  • 83.《和徐先辈秋日游泾州南亭呈三二同年》 唐·姚鹄

    多此欢情泛鹢舟,桂枝同折塞同游。
    声喧岛上巢松鹤,影落杯中过水鸥。
    送日暮钟交戍岭,叫云寒角动城楼。
    酒酣笑语秋风里,谁道槐花更起愁。

  • 84.《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二先辈》 唐·姚鹄

    公门何事更相牵,邵伯优贤任养闲。
    满院落花从覆地,半檐初日未开关。
    寻仙郑谷烟霞里,避暑柯亭树石间。
    独为高怀谁和继,掾曹同处桂同攀。

  • 85.《病中怀王展先辈在天台》 唐·项斯

    枕上用心静,唯应改旧诗。
    强行休去早,暂卧起还迟。
    因说来归处,却愁初病时。
    赤城山下寺,无计得相随。

  • 86.《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 唐·马戴

    树下孤石坐,草间微有霜。
    同人不同北,云鸟自南翔。
    迢递夜山色,清泠泉月光。
    西风耿离抱,江海遥相望。

  • 87.《赠鄠县尉李先辈二首》 唐·马戴

    同人家鄠杜,相见罢官时。
    野坐苔生石,荒居菊入篱。
    听蝉临水久,送鹤背山迟。
    未拟还城阙,溪僧别有期。

  • 88.《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唐·温庭筠

    斜掩朱门花外钟,晓莺时节好相逢。
    窗间桃蕊宿妆在,雨后牡丹春睡浓。
    苏小风姿迷下蔡,马卿才调似临邛。
    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 89.《送李垣先辈归嵩少旧居》 唐·刘驾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惨戚。
    君于此地行,独似寻春色。
    文章满人口,高第非苟得。
    要路在长安,归山却为客。
    □□□□□,狂歌罢叹息。
    我岂无故山,千里同外国。

  • 90.《送姚郜先辈赴汝州辟》 唐·李频

    行李事寒天,东来聘礼全。
    州当定鼎处,人去偃戈年。
    雷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
    遥知清夜作,不是借戎篇。

  • 91.《回山后寄范酂先辈》 唐·李频

    高楼会月夜,北雁向南分。
    留住经春雪,辞来见夏云。
    遥空江不极,绝顶日难曛。
    一与山僧坐,无因得议文。

  • 92.《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辈赴青州)》 唐·李频

    满阁终南色,清宵独倚栏。
    风高斜汉动,叶下曲江寒。
    帝里求名老,空门见性难。
    吾师无一事,不似在长安。

  • 93.《投京兆府试官任文学先辈》 唐·李频

    高兴每论诗,非才独见推。
    应当明试日,不比暗投时。
    出口人皆信,操心自可知。
    孤单虽有托,际会别无期。

  • 94.《寄贾驰先辈》 唐·曹邺

    游子想万里,何必登高台。
    闻君燕女吟,如自蓟北来。
    长安高盖多,健马东西街。
    尽说蒿簪古,将钱买金钗。

  • 95.《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 唐·司马都

    此去欢荣冠士林,离筵休恨酒杯深。
    云梯万仞初高步,月桂馀香尚满襟。
    鸣棹晓冲苍霭发,落帆寒动白华吟。
    君家祖德惟清苦,却笑当时问绢心。

  • 96.《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唐·李昌符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
    遭逢好文日,黜落至公时。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 97.《春夜同厉文学先辈会宿》 唐·许棠

    江汉久分路,京关重聚吟。
    更为他夜约,方尽昔年心。
    月隔明河远,花藏宿鸟深。
    无眠将及曙,多是说山阴。

  • 98.《送许棠先辈归宣州》 唐·林宽

    发枯穷律韵,字字合埙篪。
    日月所到处,姓名无不知。
    莺啼谢守垒,苔老谪仙碑。
    诗道丧来久,东归为吊之。

  • 99.《和周繇校书先辈省中寓直》 唐·林宽

    古木重门掩,幽深只欠溪。
    此中真吏隐,何必更岩栖。
    名姓镌幢记,经书逐库题。
    字随飞蠹缺,阶与落星齐。

  • 100.《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 唐·皮日休

    四载加前字,今来未改衔。
    君批凤尾诏,我住虎头岩。
    季氏唯谋逐,臧仓只拟谗。
    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