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俱自然的诗词(480首)
-
81.《诉衷情·神仙妙诀古今传》 元·侯善渊
神仙妙诀古今传。
谁会此幽玄。
龟蛇自然呼吸,玄牝*绵绵。
铅中汞,汞中铅。
两俱全。
抽添加减,进火功夫,炼就胎仙。
-
82.《郭中行自汉中寄近诗来奉简一首》 宋·晁公溯
忆始衿袂分,十载再相逢。
于时客益州,俱在行李中。
不暇语衮衮,至今恨匆匆。
惟昨一麾守,其守百乘同。
-
83.《丙辰十月见梅同感其韵再赋》 宋·陈淳
霜枝秃秃瘦,孤英自中鲜。
出尘寒玉姿,熟视何清妍。
端如仁者心,洒落万物先。
浑无一点累,表里俱彻然。
-
84.《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澗月之孤,岩松之癯。
秋生眉目,霜侵发须。
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无。
一尘飞巨海,片雪点红炉。
应事头头俱出碍,自然妙触解回途。
-
85.《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默默有句兮祖祖相传,心心无住兮灵灵自然。
石蕴玉而辉山,渊含珠而媚川。
千亿门开弥勒弹,三十年用俱胝禅。
一乘底事,百草头边。
-
86.《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 宋·杨公远
一生不把两眉愁,厌听瓢声笑许由。
原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
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
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
87.《代墨客卿自赋赠安城彭云翼二首》 宋·曾丰
决策初如媚灶然,触机融理悟吹烟。
从教时尚白之白,与道俱云玄又玄。
-
88.《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
89.《信陵君窃符救赵》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
-
90.《苏武传(节选)》 两汉·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9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92.《隆中对》 魏晋·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
93.《荆轲刺秦王》 两汉·刘向 编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94.《鸿门宴》 两汉·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
95.《赠白马王彪·并序》 魏晋·曹植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
96.《前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97.《魏公子列传》 两汉·司马迁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
98.《项羽之死》 两汉·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99.《汝坟贫女》 宋·梅尧臣
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
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
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
100.《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