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住终的诗词

关于住终的诗词(395首)

  • 281.《上元後一日观灯寄王四》 宋·苏辙

    城头月减一分圆,城里人家万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红裙醉舞向人妍。
    且为行乐终今夕,共道重来便隔年。
    遥想猖狂夜深处,河沙飞水湿归鞯。

  • 282.《葺东斋》 宋·苏辙

    敝屋如燕巢,岁岁添泥土。
    泥多暂完洁,屋老终难固。
    况复非吾庐,聊尔避风雨。
    图书易新幌,几杖移故处。

  • 283.《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 宋·苏辙

    厌居华屋住东庵,真味全胜食荠甘。
    多病维摩长隐几,无心弥勒便同龛。
    误游田舍空成笑,谬入僧房即欲参。
    风霁不知吹有万,月明聊共影成三。

  • 284.《寄俞太中山人》 宋·魏野

    相访住三年,初终道一般,知心於我异,屈指似君难。
    有物皆同咏,无书不共看。
    草堂今独处,宁免动长叹。

  • 285.《嵩岳十四韵》 宋·魏野

    东西南北岳,峻极尽难群。
    有感生贤相,无偏像圣君。
    四方观玉像,万壑绝妖氛。
    影入周公侧,声曾汉后闻。

  • 286.《表弟章廷凭得象知邵武军归化县》 宋·杨亿

    几年索米住京师,新得东堂桂一枝。
    宰邑弦歌循吏政,还乡鸡黍故人期,于公阴德知终大,万石家风喜不衰。
    毛义动容初捧檄,太邱积德旧刊碑。

  • 287.《集贤宿直寄中书李梁二舍人》 宋·杨亿

    耿耿银釭照直庐,西风黄叶满庭除。
    愁心不忍闻宾雁,病眼犹能拾蠢鱼。
    欹枕微吟空展转,绕廊闲步自踌躇。
    铜龙漏滴传钩盾,玉兔光芒射绮疏。

  • 288.《余赴官宫庠与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怀想作诗》 宋·葛立方

    初拜清扬日,菰城荻始芽。
    家声璜出渭,骏气马生洼。
    博识该三箧,宏才记五车。
    商明挈日月,文彩炫云霞。

  • 289.《题焦山寺》 宋·李吕

    水轮依风负坤舆,百川东充同灌输。
    掀巾之陂莽吞受,沃焦之册初不濡。
    云根终古插江湖,狂澜滔天随卷舒。
    空神回飚避突兀,海门排霄岌相扶。

  • 290.《赠别龚行义》 明·杨基

    楚龚风云姿,璞素玉不琢。
    只身蹑双屐,十载食破研。
    麻衣阅冬春,睥睨狐貉贱。
    胸中何所蓄,经史子集传。

  • 291.《送程公辟给事出守会稽》 宋·王珪

    越州太守何潇洒,应为能吟住集仙。
    雪急紫濛催玉勒,日长青琐听薰弦。
    一时冠苔倾离席,半醉珠玑落彩笺。
    自恨君恩浑未报,五湖终负钓鱼船。

  • 292.《公美侍郎赋诗见诒次韵答谢》 宋·韩维

    哭兄悲友老来情,默默终朝究道精。
    双毂幸回贤者驾,一觞聊展故人诚。
    身随风力常无住,辩若河源每自倾。
    早晚东城见华屋,与君垂白话无生。

  • 293.《送程公辟给事出守会稽兼集贤殿修撰》 宋·郑獬

    越州太守何潇洒,应为能吟住集仙。
    雪急紫蒙催玉勒,日长青琐听薰弦。
    一时冠盖倾离席,半醉珠玑落彩笺。
    自恨君恩浑未报,五湖终负钓鱼船。

  • 294.《依韵和赵晦夫书记将替写怀》 宋·强至

    芙蓉幕里住三年,鹦鹉才高动四筵。
    风月漫劳吟杜曲,文章自好纪燕然。
    朋簪会合愁分手,官簿纵横待息肩。
    直道先难终易偶,近闻知已荐书全。

  • 295.《离京兆日独里人叶舜举秘丞胡从道户曹远饯至》 宋·强至

    两经辟命住秦关,府罢东随相国还。
    物态当时倾附后,人情今日有无间。
    青门雨送归行色,白酒风吹上别颜。
    相见去留终不改,只应同里与南山。

  • 296.《栖云阁》 宋·强至

    越山东南号胜绝,古寺岩洞穷高深。
    山云出为洞口雨,或时散作岩下阴。
    不有神物此蟠据,安得气类长相寻。
    寺僧爱云恐云远,置阁云上蹑以临。

  • 297.《题承天心老万佛阁》 宋·吴泳

    我闻諗禅师,断薪接绳床。
    杨岐初住时,撒雪满屋堂。
    庭松下法子,瓶水注道浆。
    看来古佛心,不为屋有亡。

  • 298.《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宋·李廌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 299.《送霍子侔还都》 宋·李廌

    真人造区夏,民瘼傒以苏。
    戎衣振不格,力举覆地盂。
    桓桓神武威,自信人未孚。
    当年群啸聚,剑立犹称孤。

  • 300.《大道歌》 宋·张继先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