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于末的诗词

关于于末的诗词(212首)

  • 81.《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82.《过秦论》 两汉·贾谊

    上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83.《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宋·苏轼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 84.《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 85.《赵威后问齐使》 先秦·佚名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 86.《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两汉·司马迁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 87.《外戚世家序》 两汉·司马迁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
    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

  • 88.《游侠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 89.《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 两汉·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90.《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 91.《报孙会宗书》 两汉·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

  • 92.《原道》 唐·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 93.《书洛阳名园记后》 宋·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

  • 94.《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宋·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 95.《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 96.《登徒子好色赋》 先秦·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 97.《九歌》 先秦·屈原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 98.《柳毅传》 唐·李朝威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 99.《齐桓晋文之事》 先秦·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 100.《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