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关于下咽的诗词

关于下咽的诗词(373首)

  • 21.《西瓜吟》 宋·文天祥

    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
    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
    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
    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 22.《走笔戏邵兴宗》 宋·梅尧臣

    子鱼一尾不曾有,又诺毘陵苍鼠毫。
    细粒吴粳谁下咽,尖头越管底能操。

  • 23.《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觜画水求鱼有》 宋·晁说之

    信天缘,何为者,非达亦非贤。
    终朝开咮不敢仰,待鱼落咮急下咽
    大鱼变化小鱼黠,谁肯效命于尔前。
    皇天日月高,无心怜尔曹。
    几欲强求索,岂不监漫画。

  • 24.《孤鸿曲》 宋·白玉蟾

    秋阴薄薄天风凄,黄落满空孤鸿飞,志在江湖叫何悲。
    桂枝初花来几时,得非往者失埙箎,云情月思哀独归。

  • 25.《履霜操》 元·杨维桢

    霜鲜鲜兮草戋戋,儿独履兮儿宿野田。
    衣荷之叶兮叶易穿,采葶花以为食兮不下咽
    嗟儿天父兮天胡有偏,我不父顺兮宁不儿怜。
    履晨霜兮泣吾天。

  • 26.《友人惠酒殊佳用清光滑辣四字为韵以谢》 宋·冯时行

    冠豸取能触,佩剑取能割。
    饮酒移气体,我亦嗜清辣。
    举白欲下咽,丹腑已通达。
    温温坎离间,正气自旋斡。
    於焉养真男,险语犯天闼。
    千锺建太平,岂徒为消渴。

  • 27.《道中寄丹丘亲旧》 宋·王之望

    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
    行行千里余,脉脉无时休。
    夜与梦相随,昼与泪俱流。
    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

  • 28.《贼平贺本路史禽良叔弥忠四首》 宋·王迈

    建俗轻生自古然,况逢军旅更饥年。
    两台顾长酸鼻,一饭无缘得下咽
    发廪救荒宁计日,乞师请命屡牋天。
    贼平必欲论功报,镇抚须居占节能先。

  • 29.《观渔》 宋·方岳

    林光漏日烟霏湿,鸬鹚簇立春沙碧。
    湘竿击水雪花飞,鸬鹚没入春溪肥。
    银刀拨刺争三窟,乌兔追亡健于鹘。
    搜渊剔薮无噍类,余勇未厌心突兀。

  • 30.《甲戌武康大水净林寺山门殿屋悉皆倒敝》 宋·董嗣杲

    仲秋秋阴合,壁落走鼯鼠。
    彻宵风雨骤,平地生洲渚。
    莫辨路与溪,庐舍失处所。
    净林古梵屋,木佛岂得御。

  • 31.《送黄给事帅湖南》 宋·释宝昙

    西山束观閒,事岂止载笔。
    为郎几黄昏,竟亦坐无术。
    平生沥肝胆,辛苦忘蔗汁。
    一饮不下咽,再思令人瘠。

  • 32.《山下别杜少府》 唐·钱起

    把手意难尽,前山日渐低。
    情人那忍别,宿鸟尚同栖。
    寸晷恋言笑,佳期欲阻暌。
    离云愁出岫,去水咽分溪。
    庄叟几虚说,杨朱空自迷。
    伤心独归路,秋草更萋萋。

  • 33.《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唐·刘禹锡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
    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初逢贞元尚文主,云阙天池共翔舞。

  • 34.《天坛峰下赠杜录事》 唐·白居易

    年颜气力渐衰残,王屋中峰欲上难。
    顶上将探小有洞,喉中须咽大还丹。
    河车九转宜精炼,火候三年在好看。
    他日药成分一粒,与君先去扫天坛。

  • 35.《天坛峰下赠杜录事》 唐·白居易

    年颜气力渐衰残,王屋中峰欲上难。
    顶上将探小有洞,喉中须咽大还丹。
    河车九转宜精炼,火候三年在好看。
    他日药成分一粒,与君先去扫天坛。

  • 36.《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唐·杜牧

    盛业冠伊唐,台阶翊戴光。
    无私天雨露,有截舜衣裳。
    蜀辍新衡镜,池留旧凤凰。
    同心真石友,写恨蔑河梁。

  • 37.《金口步(在江北汉阳军,下必铁也)》 唐·王周

    两山斗咽喉,群石矗牙齿。
    行客无限愁,横吞一江水。

  • 38.《送友人下第游边》 唐·贯休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
    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
    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

  • 39.《闻赤松舒道士下世(东阳未乱前相别)》 唐·贯休

    地变贤人丧,疮痍不可观。
    一闻消息苦,千种破除难。
    阴骘那虚掷,深山近始安。
    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

  • 40.《送友人下第游边》 唐·贯休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
    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
    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