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
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事。
”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2.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3.蔽鄣:遮蔽、阻挠。
4.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5.因:凭借。
6.端策:数计蓍草;端,数也。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
7.悃(kun3捆)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
8.送往劳来:送往迎来。劳,慰劳。
9.大人:指达官贵人。
10.婾生:贪生。婾,同"偷"。
11.超然:高超的样子。高举:远走高飞。保真:保全真实的本性。
12.哫訾(zu2 zi3足子):义同"趦趄",想前进又不敢的样子。栗斯:与"哫訾"同义。喔咿:想说话又不敢的样子。儒儿(ni2倪):与"喔咿"同义。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
13.突梯:圆滑的样子。滑(gu3骨)稽:一种能转注吐酒、终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应付无穷、善于迎合别人。如脂如韦:谓像油脂一样光滑,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善于应付环境。洁楹:度量屋柱,顺圆而转,形容处世的圆滑随俗。洁,借为"絜(xie2协)",《楚辞补注》引《文选》亦作"絜"。
14.昂昂: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样子。
15.氾(fan4泛)氾:漂浮不定的样子。凫(fu2伏):水鸟,即野鸭。此字下原有一"乎"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删。
16.亢轭(e4饿):并驾而行。亢,同"伉",并也;轭,车辕前端的横木。
17.驽(nu3努)马:劣马。
18.黄鹄:天鹅。
19.鹜:鸭子。
20.溷(hun4混)浊:肮脏、污浊。
21.千钧:代表最重的东西。古制三十斤为一钧。
22.黄钟:古乐中十二律之一,是最响最宏大的声调。这里指声调合于黄钟律的大钟。
23.瓦釜:陶制的锅。这里代表鄙俗音乐。
24.高张:指坏人气焰嚣张,趾高气扬。
25.谢:辞谢,拒绝。
26.数:卦数。逮:及。
屈原已经遭到放逐,
三年了不能与楚王相见。
竭尽智慧效忠君王,
而仍被阻隔于小人的谗言。
心中烦闷思虑紊乱,
不知应该怎么办。
就去拜见太卜郑詹尹说:
"我有许多疑惑之事,
愿请教先生帮我决断。"
詹尹数好筹策拂拭龟壳说:
"您将有什么见教之言?"
屈原说:
"我应该诚实勤恳抱朴尽忠?
还是无休无止送往迎来八面玲珑?
应该除草助苗努力耕耘?
还是游说权贵以求取虚名?
应该直言不讳不怕危及自身?
还是贪图世俗富贵苟且偷生?
应该远走高飞保全真性?
还是阿谀逢承屈己从俗,奴颜婢膝地取媚妇人?
应该廉洁正直清白自处?
还是圆滑嬉笑,如油脂滑腻似熟皮柔能缠柱?
应该气宇轩昂像矫健的千里驹?
还是像水中的野鸭飘浮不定随波逐流,苟且保全身躯?
应该与骏马并驾齐驱奔驰?
还是追随劣马的步子?
应该与天鹅并着翅膀飞翔,
还是与鸡鸭争抢食粮?
这到底哪个吉利哪个凶险?
哪样不能做哪样可以干?
世道浑浊秽恶不清,
薄薄的蝉翼被认为很重,
千钧之物却被认为太轻;
发音宏亮的黄钟被毁坏抛弃,
鄙俗的瓦釜之声却被说成雷鸣;
谗佞的小人趾高气扬,
贤能之士却没有声名。
叹息着只能默默不出声,
谁知道我的廉正坚贞?
詹尹于是放下筹策辞谢说:
"一尺有嫌它太短之处,
一寸有觉其够长之时;
美好的事物也会有所不足,
高深的智慧也会有所不知;
卦数的推算有所不及,
神灵的法力有所不至。
用您自己的心去思考,
按您自己的意愿行动,
龟卜蓍占实在不能料知此事。"
【赏析一】
本篇究竟为谁所作,学术界有争议。自王逸《楚辞章句》明确地说“《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直到晚清,一般学者对此并无疑义。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则对此说断然翻案:“《卜居》、《渔父》,必非屈原之所作。”五四运动以来的《楚辞》研究者,如郭沫若、游国恩、陆侃如等均张其说。郭沫若就说:“《卜居》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作品。”(《屈原赋今译》)我们认为,王逸的说法和今人的说法并不矛盾,只是他们以各自所处时代的观点看问题罢了。先秦西汉人作文著书,往往不题作者姓名,现在所传先秦古籍的作者,大多是后人加上去的。而且那个时代特别讲究“家法”,“所谓家者,不必是一人之著述也,父传之子,师传之弟,则谓之家法。”(余嘉锡《四库提要辨正》)推断其学出于某人,即署其名。《管子》、《晏子》、《吕览》等书多载作者死后之事,都属于这种情况。王逸以为《卜居》为屈原所作,是因为该篇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情感,至于它是否是屈原亲手所著,这不是他关注的问题。因此,王逸说《渔父》是屈原所作,但他在《渔父章句》的下文又说:“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渔父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这种今人看来前后矛盾的话,王逸并不以为是矛盾。汉人认为《卜居》是屈原所作,因为该篇出于屈子之学。今人否认屈原所作,是因为该篇的表达形式不像屈原亲手写定。至于屈原问卜的事到底是事实还是假托,恐怕不是主要问题。今人多以为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把《渔父》的问答作为一个情节过程来叙述,王逸的《楚辞章句》把《渔父》、《卜居》都作为事实来看待,是牵强附会。但是,既然两篇为“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所作,那么,他们当然知道屈原的行事了。而且问卜的事在屈原其他作品中也有反映。因此,说这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艺术手法,恐怕有以今人的创作方法衡量古人的嫌疑。
本篇以“卜居”名篇,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居,谓所以自处之方。”自处之方,就是篇中所讲的“何去何从”。古人以占卜决疑,“卜居”是说通过占卜来解决自己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现实社会。本篇一开始叙述屈原问卜时,说他“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似乎屈原心态极端矛盾,不知选择哪条人生之路。可是,如果我们一口气读完那十六个排比疑问句,以及那义愤填膺地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我们就会明白,诗人正是用问句的形式对比正反两方面的人生之路。作者的选择取舍,一目了然。他的问卜并非想求得一种答案,在全部疑问中,求得“何去何从”的意向并不强烈。相反,诗人用比喻和象征的说法区分强调善恶美丑的冰炭不容,表现对美善的坚执和对丑恶的弃绝。《卜居》中所流淌的屈原的情感,正是选择的痛苦和选择之后的痛苦。正如蒋骥所说:“《卜居》本意,盖以恶既不可为,而善又不蒙福,故向神而号之,犹阮籍途穷之泣也。”而王逸以为“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则是没有抓住本篇主旨的误解。朱熹认为是“屈原哀悯当世之人,发其取舍之端,以警世俗”(《楚辞集注》),也与大旨不十分贴切。本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开头和结尾的叙述,完全是散文的写法,中间用骈偶和散行句参错组成,用韵也较为自由,它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新体裁,是“不歌而诵”的汉赋的先导。 (伏俊连)
【赏析二】
人生选择的孤傲和哀愤——读屈原《卜居》
《卜居》和《渔父》,都记述了屈原对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显示了一位伟大志士身处黑暗世道的铮铮风骨。也许因为构成全文主体的,乃是诗人自己言论的缘故吧,后世往往又直指其作者为屈原。
即使是伟大的志士,也并非总是心境开朗的。不妨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他们的个人遭际,关联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心中反而更多不宁和骚动。其痛苦、愤懑的抒泻,也带有更深切的内涵和远为强烈的激情。
屈原正是如此。当他在《卜居》中出现的时候,已是强谏遭斥、远放汉北的“三年”以后。“忠而被谤”,能无哀愤?“既放”在外而找不到报效家国之门,能不痛苦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本文开篇描述他往见郑詹尹时的神思萧散之状,正告诉读者:一种怎样深切的痛苦和骚动,在折磨着这位哲人的心灵。
这痛苦和骚动的展开,便是构成全文主体的卜问之辞。篇目题为“卜居”,可见卜问的是有关安身立命的大问题。而当诗人发出“宁……将……”的两疑之问时,显然伴随着对生平遭际的庄肃回顾。因而诵读这节文字,只有联系屈原的崎岖经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其间的情感推涌和涨落。
“吾宁悃悃款款(勤苦忠厚貌)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这庄严的回顾,似于是从青年时代的修身立业开始的。思绪悠悠却又突兀而问,平静中带着自信,突兀中夹几分焦虑,表现的是一种志在兴邦,而急于有所作为的青年之思考和选择。接着的“吾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权贵)以成名乎?”则又情绪激昂起来,于自信中汩汩涌腾出一派傲气——正如屈原在《桔颂》中就骄傲表述的,他“苏世独立”、“廓其无求”,誓志靠自己的“力耕”,来实现“诛锄”天下“草茅”的壮愿,而决不愿向腐朽的权贵攀附、折腰!这便是青年屈原,在踏上楚国政坛前夕所作出的人生选择。这与当时的许多纨袴子弟,为了实现个人对名位、富贵的企盼,而奔走钻营于王公大人府邸,构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
到了“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句的跳出,屈原的思绪,大抵已回顾到他担任楚怀王左徒时期。当时,诗人正以“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的满腔热忱,投身于振兴楚国、改革朝政的大潮之中,同时也就与朝中的旧贵族势力发生了直接的冲突。卜问中由此滚滚而发的两疑之问,正成了这一冲突景象的惊心写照:一边是屈原的“竭知尽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原列传》);一边则是贵族党人的“竞进贪婪”,不惜走后宫“妇人”(怀王之妃郑袖)的门路,以“哫訾栗斯”的阿谈献媚,换取权位和私利。一边是屈原“廉洁正直”,为楚之安危强谏怀王,甘冒“正言不讳以危身”之祸;一边则是贵族党人“突梯滑稽”(圆滑讨好)的巧言令色、颠倒黑白,向屈原施以中伤和谗毁。屈原的遭受迫害和被怀王暴怒“放流”,就正发生在这十数年间。当诗人回顾这一段遭际时,胸中便充塞了无量的悲愤。两疑式的发问,因此挟带着怫郁之气排奡直上,正如阵阵惊雷碾过云霾翻沸的夜天,足令狐鬼鼠魅为之震慑。两种绝然相反的处世哲学的尖锐对立,在这节铺排而出的卜问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在如此尖锐的对立中,屈原的选择是孤傲而又坚定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为国为民的献身之路,愿效“骐骥”的昂首前行和“黄鸽”的振翮高翥,而决不屑与野凫“偷生”、与鸡鹜“争食”!但这选择同时又是严峻和痛苦的,因为它从此决定了屈原永不返朝的悲剧命运。忠贞徙倚山野,邪佞弹冠相庆,楚国的航船触礁桅折,楚怀王也被诈入秦身死!处此“溷浊而不清”的世道,诗人能不扼腕啸叹?文中由此跳出了最愤懑、最奇崛的悲呼之语:“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佞的嚣张、朝政的混乱,用“蝉翼”的变轻为重、“瓦釜”的得意雷鸣喻比,真是形象得令人吃惊!全篇的卜问以此悲呼之语顿断,而后发为“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的怆然啸叹。其势正如涌天的怒浪突然凌空崩裂,又带着巨大的余势跌落。其间该蕴蓄着这位伟大志士,卓然独立、又痛苦无诉的几多哀愤!
这就是构成《卜居》主体的卜问之辞,从形式上看,它简直就是一篇直诘神明的小《天问》。但由于《卜居》所问,均为诗人身历的现实遭际,其情感的抒泻就不像《天问》那般舒徐,而是与自身奋斗道路的选择、蒙谗遭逐的经历一起,沸涌直上、翻折而下,带有了更大的力度。其发问也不同于《天问》的一气直问,而采取了“宁……将……”的两疑方式,在对立铺排中摩奡震荡,似乎表现出某种“不知所从”、须由神明决断的表象。但由于诗人在两疑之问中寓有褒贬笔法,使每一对立的卜问,突际上都表明了诗人的选择立场。如问自身所欲坚守的立身原则,即饰以“悃悃款款”、“超然高举”、“廉洁正直”之词,无须多加探究,一股愿与慨然同风的正气,已沛然弥漫字行之间。对于群小所主的处世之道,则斥之为“偷生”、“争食”,状之为“喔咿儒儿”、“突梯滑稽”,那鄙夷不屑之情,正与辞锋锐利的嘲讽勃然同生。与对千里之驹“昂昂”风采描摹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对与波上下之凫“氾氾”丑态的勾勒——其间所透露的,不正是对贵族党人处世哲学的深深憎恶和鞭挞之情么?明睿的“郑詹尹”对此亦早已洞若观火,所以他的“释策而谢”,公然承认“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也正表达了对屈原选择的由衷钦佩和推崇。
寓诗人的选择倾向于褒贬分明的形象描摹之中,而以两疑之问发之,是《卜居》抒泻情感的最为奇崛和独特之处。正因为如此,此文所展示的屈原心灵,就并非是他对人生道路、处世哲学上的真正疑惑,而恰是他在世道溷浊、是非颠倒中,志士风骨之铮铮挺峙。《卜居》所展示的人生道路的严峻选择,不只屈原面对过,后世的无数志士仁人千年来都曾面对过。即使在今天,这样的选择虽然随时代的变化而改换了内容,但它所体现的不坠时俗、不沉于物欲的伟大精神,却历久而弥新,依然富于鼓舞和感染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一读《卜居》无疑会有很大的人生启迪:它将引导人们摆脱卑琐和庸俗,而气宇轩昂地走向人生的壮奇和崇高。 (潘啸龙)
bǔ jū
卜居
qū yuán jì fàng, sān nián bù dé fù jiàn, jié zhī jìn zhōng,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
ér bì zhāng yú chán, xīn fán lǜ luàn, bù zhī suǒ cóng.
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nǎi wǎng jiàn tài bo zhèng zhān yǐn yuē: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
" yú yǒu suǒ yí, yuán yīn xiān shēng jué zhī.
“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
”
zhān yǐn nǎi duān cè fú guī yuē:" jūn jiāng hé yǐ jiào zhī?"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qū yuán yuē:" wú níng kǔn kǔn kuǎn kuǎn, pǔ yǐ zhōng hū?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jiāng sòng wǎng láo lái, sī wú qióng hū?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níng zhū chú cǎo máo, yǐ lì gēng hū?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jiāng yóu dà rén, yǐ chéng míng hū?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níng zhèng yán bù huì, yǐ wēi shēn hū?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jiāng cóng sú fù guì, yǐ tōu shēng hū?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níng chāo rán gāo jǔ, yǐ bǎo zhēn hū?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jiāng zú zī lì sī, ō yī rú ér, yǐ shì fù rén hū?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níng lián jié zhèng zhí, yǐ zì qīng hū?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jiāng tū tī huá jī, rú zhī rú wéi, yǐ jié yíng hū?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níng áng áng ruò qiān lǐ zhī jū hū?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
jiāng fàn fàn ruò shuǐ zhōng zhī fú hū?
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
yǔ bō shàng xià, tōu yǐ quán wú qū hū?
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níng yǔ qí jì kàng è hū? jiāng suí nú mǎ zhī jī hū?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níng yǔ huáng gǔ bǐ yì hū? jiāng xìng jī wù zhēng shí hū?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兴鸡鹜争食乎?
cǐ shú jí shú xiōng? hé qù hé cóng?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shì hùn zhuó ér bù qīng: chán yì wéi zhòng, qiān jūn wèi qīng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 chán rén gāo zhāng, xián shì wú míng.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xū jiē mò mò xī, shéi zhī wú zhī lián zhēn?"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zhān yǐn nǎi shì cè ér xiè yuē:" fū chǐ yǒu suǒ duǎn, cùn yǒu suǒ cháng,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wù yǒu suǒ bù zú, zhì yǒu suǒ bù míng,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shù yǒu suǒ bù dǎi, shén yǒu suǒ bù tōng,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yòng jūn zhī xīn, xíng jūn zhī yì.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guī cè chéng bù néng zhī shì.
龟策诚不能知事。
"
”
平仄: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仄韵) 入声五物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