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
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
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春居》
春风百卉摇,
旧国路迢迢。
偶病成疏散,
因贫得寂寥。
倚帘高柳弱,
乘露小桃夭。
春色常无处,
村醪更一瓢。
中文译文:
春天的风吹动百花,
故乡的路遥远。
突然生病成离散,
因贫穷而感到寂寥。
依着窗帘高柳垂下,
趁着露水,小桃妖娆。
春色常常不见踪迹,
乡村的低度酒再来一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春居》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通过描述春天和自己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贫困生活的感慨。
诗中的春风百卉摇,烘托了春天的景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旧国路迢迢,映衬出诗人离乡的遥远和想念之情。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则道出了诗人现实生活上的困境,以及病痛和贫穷给他带来的孤独和无奈。
接下来的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则是在表现诗人居住环境中的春天景色,通过窗帘后的高柳和露水中的小桃花,烘托出了春天的美丽和细腻。
最后一句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则是在凸显诗人生活中的困难和贫穷,以及对一丝春光和一点娱乐的渴望。诗中的村醪作为一种低度酒,也反映出了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
整首诗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色和自身的境遇,凝聚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贫困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悲愤和无奈的情绪。
chūn jū
春居
chūn fēng bǎi huì yáo, jiù guó lù tiáo tiáo.
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
ǒu bìng chéng shū sàn, yīn pín dé jì liáo.
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
yǐ lián gāo liǔ ruò, chéng lù xiǎo táo yāo.
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
chūn sè cháng wú chǔ, cūn láo gèng yī piáo.
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二萧 (仄韵) 上声十七筱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