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中文译文:
登上骊山高顶,寓目景致奉和得意,
名山何壮丽啊,我细细观看着。
御路蜿蜒而入林中,旌门倚靠在巨石旁。
烟霞从肘后飘散出来,河水堵在掌心中流淌。
我不像那些远游的仙人,多年来仍未回归。
诗意:
这首诗是一个对自然山水景色的赞美之作。诗人崔湜以骊山为背景,描绘了山的壮丽和自然景观的美妙。他在山顶上俯瞰着美景,感叹名山的壮丽之处,并表达了对着景象的欣赏之情。诗中还写到了官道和旌门,表现出当时统治者的权威和山势的自然高峻。最后,诗人提到了他并不像那些隐士一样漂泊远游,而是长时间停留在骊山,欣赏着山水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骊山的壮丽景色来描绘大自然的美妙之处,以及山水给人带来的深深的感受。诗人运用了描写山的形象和景色的手法,如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烟霞肘后发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骊山的高耸和壮美。除此之外,诗中还带有对统治者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生活的不同态度的体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fèng hé dēng lí shān gāo dǐng yù mù yìng zhì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míng shān hé zhuàng zāi, xuán lǎn yī pái huái.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yù lù chuān lín zhuǎn, jīng mén yǐ shí kāi.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yān xiá zhǒu hòu fā, hé sāi zhǎng zhōng lái.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bù xué péng hú yuǎn, jīng nián yóu wèi huí.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