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
心地通禅寂,田园近海涛。
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赠隐士》是宋代文学家寇准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夫子才名重,贫居志未劳。
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
心地通禅寂,田园近海涛。
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
诗意:
这首诗词是寇准向一位隐士致敬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隐士深深的敬重和赞美之情。隐士虽然才华出众,但却选择了贫穷的生活,他的志向和抱负并没有得到实现。他在寒冷的夜晚默默吟唱,闲暇时达到了高尚的境界。他的内心安静如禅室,与大自然的田园景色相近,仿佛能感受到海浪的潮声。然而,寇准不知道隐士离他已经隔了千百年的时间,他好奇地询问,千载之后会有谁继续写下这种离骚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和思考。寇准通过对隐士的描述,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的隐士选择了贫困的生活,但他的才华却是众人皆知的,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对物质财富的超越。夜晚的吟唱和闲暇的高处散步,使隐士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和净化,达到了禅宗境地。与此同时,他与自然和田园景色相近,使他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力量。最后,寇准对未来的疑问增添了一丝神秘感,表达了他对后人是否能继续传承这种内心的离骚之情的疑虑。
这首诗词通过对隐士生活和内心境界的描绘,表达了寇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他也在思考这种离骚之情是否能够传承下去,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zèng yǐn shì
赠隐士
fū zǐ cái míng zhòng, pín jū zhì wèi láo.
夫子才名重,贫居志未劳。
yín dāng hán yè kǔ, xián dào bái tóu gāo.
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
xīn dì tōng chán jì, tián yuán jìn hǎi tāo.
心地通禅寂,田园近海涛。
bù zhī qiān zǎi hòu, shuí gèng xù lí sāo.
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脚:(平韵) 上平二冬 (仄韵) 上声二肿 (仄韵) 去声二宋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