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词:《骊山》
六籍燃除士不磨,
骊山如此盗兵何。
五陵珠玉归人世,
却为诗书发冢多。
中文译文:
六籍燃烧,除去士人的磨炼,
骊山为何容忍这样的盗兵存在。
五陵的珍宝归于人世间,
然而诗书却在坟墓中繁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它以骊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川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境遇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首联写出了士人的磨炼和淘汰,通过“六籍燃除士不磨”的表达,暗示士人在官场上的艰辛和被淘汰的命运。这里的“六籍”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六种资格,燃烧表示被废弃。作者抒发了对士人遭遇的关切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骊山如此盗兵何”则以骊山为隐喻,表达了对社会风气败坏、盗贼横行的不满。骊山是古代帝王陵墓所在地,象征着尊贵和庄严,而盗兵的存在则让骊山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安宁,从侧面抨击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混乱。
下联则描绘了五陵的景象,五陵指的是古代帝王陵墓群。珠玉归人世间,意味着陵墓中的珍宝被人们所占有。然而,这些陵墓却成为了文人墓志铭和墓碑的发源地,诗书在坟墓中繁盛,说明了文化传承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以对山川和墓葬的描写,通过隐喻和对比,展现了作者对士人命运和社会风气的担忧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倡导的新政变革中对士人的支持和关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士人和文化传承的关注,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lí shān
骊山
liù jí rán chú shì bù mó, lí shān rú cǐ dào bīng hé.
六籍燃除士不磨,骊山如此盗兵何。
wǔ líng zhū yù guī rén shì, què wèi shī shū fà zhǒng duō.
五陵珠玉归人世,却为诗书发冢多。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