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古籍史书 > 《战国策》 > 内容

《战国策》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

更新时间: 作者:刘向编(汉)

  赵三赵惠文王三十年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一〕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將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將军之用眾。用眾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輓赁〔二〕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將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眾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一〕鲍本「都平」作「平都」,下同。○按史,单无都平之称。魏策三言平都,今从之。又按,孝成元年,单將赵师攻燕,二年为相。盖相平都而將之,实自惠文。至孝成,乃攻燕復相也。正曰:史赵世家,惠文王三十三年卒,孝成王元年,田单將赵师攻燕及韩,二年,田单为相。此称都平君,是仍齐相之称。都平,即安平也,故大事记俱作安平君。魏策长平之役,平都君云云,不言是田单也。惠文三十年,正赵奢破秦军閼与后一岁,单未至赵也。疑三十年下有缺文。

  〔二〕鲍本赁,所税於民者。

  马服曰〔一〕:「君非徒不达於兵也〔二〕,又不明其时势〔三〕。夫吴干之剑〔四〕,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五〕;薄之柱上而击之〔六〕,则折为三,质〔七〕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眾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八〕。且夫吴干之剑材,难〔九〕夫毋〔一0〕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十一〕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一二〕者,无钓咢鐔蒙须〔一三〕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一四〕、二十万之眾,而为此钓咢鐔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於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內,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一五〕者;人虽眾,无过三千家者。而以集〔一六〕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一七〕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一八〕。齐以二十万之眾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眾攻中山,五年乃归〔一九〕。今者,齐、韩相方〔二0〕,而国围攻焉,〔二一〕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二二〕以三万之眾,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二三〕,而野战不足用也〔二四〕,君將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二五〕!」

  〔一〕鲍本「曰」上有「君」字。○补曰:马服,注见秦策。张华曰,赵奢家在邯郸西山上,谓之马服山。札记丕烈案:马服,即马服君也。后有。

  〔二〕鲍本兵,则吴干之喻。

  〔三〕鲍本时势,则万国、七国之异。

  〔四〕姚本续云:荀子注引作「吴干將之剑」。鲍本吴王使干將铸之,故云。

  〔五〕鲍本匜,盥器。补曰:荀子作「劙盘盂」。注,铜器,引策文。

  〔六〕鲍本薄,犹迫。补曰:薄,音搏。

  〔七〕鲍本质,以石为鑕。

  〔八〕鲍本「类」作「谓」。○补曰:言剑虽利,然薄之於柱,质之於石而击之,则不敌於柱石之坚,必折且碎。一本,「之谓」作「之类」。荀子注引「吴干將」。  〔九〕鲍本材,谓脊脾之类,不易得也。

  〔一0〕鲍本「毋」作「无」○补曰:「无」通。札记丕烈案:吴补亦未是也。下句乃以「无」为「毋」。「难」字属此句读,连上者非。  〔一一〕鲍本脾,近刃处。

  〔一二〕鲍本「两」作「二」。○  〔一三〕姚本曾作「顷」,下同。鲍本「钓」作「鉤」。「咢」作「罕」,又改作「竿」。○鉤,剑头鐶。竿,与「●」同。集韵,柄也。鐔,珥鼻也。蒙须,疑为剑绳,犹蒯緱也。尔雅,「草有夫须」,盖以草为绳。正曰:鉤,亦剑属。一本作「●」,是,下同。「咢」与「鍔」同,刃锋也。姚云,曾本「须」作「顷」,亦未详。补曰:鐔,徐心反。札记今本「钓」作「鉤」。

  〔一四〕鲍本正曰:恐即上文「万」字。札记丕烈案:吴说非是也,此不当改。  〔一五〕姚本集作「三丈」。

  〔一六〕鲍本集,言平时团集,非乌合也。

  〔一七〕鲍本「能」上补「不」字。○

  〔一八〕鲍本言以三万拒数十万,必败亡也。齐尝为燕昭所破,故云。正曰:「能具」云云,即下云齐以二十万眾攻荆五年之事。  〔一九〕鲍本此言虽眾犹不亟得志,况三万乎?  〔二0〕鲍本方,犹比,犹敌。

  〔二一〕鲍本两国或围或攻。

  〔二二〕鲍本索,犹求。

  〔二三〕鲍本言城大兵少,曾不处城之一角,岂能合围?

  〔二四〕鲍本既不能围,亦不可战。  〔二五〕鲍本至,犹及也,言虑不及此。彪谓:兵不期少多,●敌为数耳。单也以少击眾,奇兵也。奢也以眾敌眾,正兵也。论兵者当以正为常,而用之则务出奇。奇不可论也。单也狃於即墨之胜,欲以奇为常而废正,此其论所以屈也。补曰:兵不期少多,●敌为数,此论是矣。而有所未尽,以其论兵而不论將也。单之破燕,盖乘眾之愤懈,而设奇骇之。奢之救閼与,曰道远险狭,犹两鼠斗穴中,將勇者胜。其后卒以计败秦。而长平之役,括以四十五万之眾,而不免於白起。將善则能以少而胜,不善则虽多而亦败尔。虽然,人知少之害而未知多之累。曹操以八十万而败于赤壁,將非不善也。故韩信之论高帝曰,「不过能將十万」,而多多益办,独信能之。论兵者可以不知將哉?

  赵使机郝之秦赵使机郝〔一〕之秦,请相魏冉。宋突〔二〕谓机郝曰:「秦不听,楼缓必怨公〔三〕。公不若阴辞〔四〕楼子曰:「请无急秦王。〔五〕」秦王见赵之相魏冉之不急也〔六〕,且不听公言也〔七〕,是事而不成〔八〕,魏冉固德公矣。」〔九〕〔一〕鲍本「机郝」作「仇赫」。○下同。史作「仇液」。补曰:「仇」讹。札记丕烈案:东周策有「仇赫之相宋」,鲍所据也。此文史记作「仇液」。索隱曰,战国策作「朹郝」。盖一人而记別也。考后策有「齐人戎郭、宋突谓仇郝曰」,又有「令仇郝相宋」,即此。「机」者,「朹」之別体,於「仇」为同字。「郝」、「赫」、「液」,声之转也。

  〔二〕鲍本齐人,郝客。正曰:无据。史作「宋公」,索隱引策云「宋交」。

  〔三〕鲍本秦时已相缓。

  〔四〕鲍本辞,告之也。

  〔五〕鲍本昭王。言为缓故,请之不力。  〔六〕鲍本无「也」字。○

  〔七〕鲍本公,谓郝。

  〔八〕鲍本「成」下补「以德楼子事成」六字。○以史补此六字。补曰:史此下有「以德楼子事成」六字,恐策有缺文。

  〔九〕鲍本穰侯传有,云秦昭七年。此二十六年。补曰:史,赵人楼缓来相秦,数不利,乃使仇液云云。於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

  齐破燕赵欲存之齐破燕〔一〕,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讎赵〔二〕。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於齐〔三〕。赵有河北,齐有河东〔四〕,燕、赵必不爭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五〕,以燕以〔六〕赵辅之〔七〕,天下憎之〔八〕,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九〕〔一〕鲍本之、噲之乱。燕七年,此十二年。

  〔二〕鲍本不约与国而独攻齐,故齐怨。若有与同攻,则怨有所分矣。

  〔三〕鲍本齐破燕,所谓地近赵,赵以河东易之。

  〔四〕鲍本此二非郡。  〔五〕鲍本言齐得河东则益强。

  〔六〕姚本刘去「以」字。

  〔七〕鲍本与之易地,是助之也。

  〔八〕鲍本害其强。

  〔九〕鲍本补曰:大事记,按乐毅传,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適魏。毅尝事赵也。又云,赵纳公子职于燕,世家不书其立,盖燕人不受也。  秦攻赵藺离石祁拔秦攻赵,藺、离石、祁拔。赵以公子郚〔一〕为质於秦,而请內焦〔二〕、黎〔三〕、牛狐之城〔四〕,以易藺、离石、祁於赵〔五〕。赵背秦,不予焦、黎、牛狐。秦王〔六〕怒,令公子繒请地。赵王乃令郑朱对曰:「夫藺、离石、祁之地,旷远於赵,而近於大国。有先王之明与先臣之力,故能有之。今寡人不逮〔七〕,其社稷之不能恤,安能收恤藺、离石、祁乎?寡人有不令之臣,实为此事也,非寡人之所敢知。」〔八〕卒倍秦。

  〔一〕鲍本补曰:音吾。

  〔二〕姚本一作「应」。鲍本弘农郡有焦城。正曰:大事记据此。愚疑非此地。

  〔三〕鲍本东郡有黎,即黎阳。

  〔四〕鲍本地缺。  〔五〕鲍本「赵」作「秦」。○札记今本「赵」作「秦」,乃误涉鲍也。

  〔六〕鲍本昭。  〔七〕鲍本不及先王。

  〔八〕鲍本补曰:郑朱之对,辞气类左氏。

  秦王大怒,令卫胡易〔一〕伐赵,攻閼与〔二〕。赵奢將救之。〔三〕魏令公子咎以锐师居安邑,以挟秦〔四〕。秦败於閼与,反攻魏几〔五〕,廉颇救几,大败秦师。〔六〕

  〔一〕鲍本史无「易」字。补曰:秦纪,「中更胡伤」,说见后。札记丕烈案:「易」当作「昜」,「昜」「伤」同字。

  〔二〕鲍本后志,上党涅有閼与。补曰:大事记,潞州絧鞮县西北,閼与震。閼,阿葛切。与,音预。

  〔三〕鲍本此二十九年,破赵閼与下。

  〔四〕鲍本挟,牵制之。正曰:夹持之。

  〔五〕鲍本魏將。正曰:几,邑名。正义云,或属齐,或属魏,当在相、潞之间。几音机,一音祈。

  〔六〕鲍本补曰:按西周策,苏厉谓周君曰,败韩、魏,杀犀武,攻赵,取藺、离石、祁者,皆白起。则此举乃起將也。按显王四十一年,秦败赵,杀赵相,取离石。赧王二年,秦拔赵藺,虏赵庄藺引。而此言取二城,在伊闕战后,史载於赧王三十四年。岂战国地里不常,后復属赵,而今为秦所拔歟?赧之三十四年,当惠文十八年。前一年秦拔我两城,是年秦拔我石城。岂即此三邑,而石城即离石邪?末言战閼与攻几事,皆因此。按史,赵奢攻秦閼与,在惠文二十九年,廉颇攻几,在惠文二十三年。今策战閼与而后攻几,前后不同。大事记谓,几本属魏,廉颇取之,自是遂属赵。秦师既为赵奢所败,师还,因击几,故下文称救几也。又按,秦纪,中更胡伤攻赵閼与,在赵奢破秦次年。年表,秦击我閼与,城不拔,是再攻閼与也。与策亦舛。大事记从史书之而不辨,当详之。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富丁〔一〕欲以赵合齐、魏,楼缓欲以赵合秦、楚。富丁恐主父之听楼缓而合秦、楚也。

  〔一〕鲍本赵人。

  司马浅\〔一〕为富丁谓主父曰:「不如以顺齐〔二〕。今我不顺齐伐秦,秦、楚必合而攻韩、魏〔三〕。韩、魏告急於齐,齐不欲伐秦〔四〕,必以赵为辞〔五〕,则〔六〕伐秦者赵也,韩、魏必怨赵。齐之兵不西〔七〕,韩必听秦违齐〔八〕。违齐而亲〔九〕,兵必归於赵矣。今我顺而齐不西,韩、魏必绝齐,绝齐则皆事我。且我顺齐,齐无而西〔一0〕。日者〔一一〕,楼缓坐魏〔一二〕三月,不能散齐、魏之交〔一三〕。今我顺而齐、魏果西,是罢〔一四〕齐敝秦也,赵必为天下重国。」主父曰:「我与三国攻秦〔一五〕,是俱敝也」。曰:「不然。我约三国而告之秦〔一六〕,以未构〔一七〕中山也〔一八〕。三国欲伐秦之果也,必听我,欲和我〔一九〕。中山听之,是我以王因〔二0〕饶中山而取地也〔二一〕。中山不听,三国必绝之,是中山孤也。三国不能和我,虽少出兵可也。我分兵而孤乐〔二二〕中山,中山必亡〔二三〕。我已亡中山,而以余兵与三国攻秦,是我一举而两取地於秦、中山也。」〔二四〕  〔一〕鲍本赵人。

  〔二〕鲍本齐本欲伐秦,今顺之。

  〔三〕鲍本无齐之难,因得取其邻也。  〔四〕鲍本上言顺齐伐秦,此又言齐不欲伐者,前时秦、楚未合,今合故也。

  〔五〕鲍本以赵不顺齐伐秦告二国。

  〔六〕鲍本「则」下补「不」字。○补曰:「则」下宜有「不」字。

  〔七〕鲍本不伐秦。  〔八〕鲍本畏秦故。

  〔九〕鲍本秦亲韩。  〔一0〕鲍本「而」作「不」。○补曰:字讹,或上文有误。札记今本「而」作「不」,乃误涉鲍也。

  〔一一〕鲍本言昔日。

  〔一二〕鲍本时欲离齐、魏。坐,言有所待。

  〔一三〕鲍本言二国本亲,宜与之伐秦。

  〔一四〕鲍本「罢」,「疲」同。

  〔一五〕鲍本韩、魏、齐为三。  〔一六〕鲍本衍「秦」字。补曰:恐衍。

  〔一七〕鲍本「构」作「讲」。○元作御名。  〔一八〕鲍本此言可以少出兵也。此二十七年,赵破中山,未灭也,赵宜自备。  〔一九〕鲍本使赵与中山讲。

  〔二0〕鲍本「王因」作「三国」。○补曰:当作「三国」,字讹。  〔二一〕鲍本饶,犹益也。以三国欲和我,故益得取地於中山。

  〔二二〕鲍本衍「乐」字。补曰:字误,或衍。

  〔二三〕鲍本「亡」作「之」。○之,犹去。补曰:一本「之」作「亡」,是。

  〔二四〕鲍本补曰:中山,说见齐策。此策当在上章之前,多误字。「为富」之「为」,去声。

  魏因富丁且合於秦〔校一〕〔校一〕此篇姚本与《富丁欲以赵合齐魏》连篇,鲍本另列一篇,据文义,从鲍本。

  魏因富丁且合於秦〔一〕,赵恐,请效地於魏而听薛公〔二〕。教子欬〔三〕谓李兑曰:「赵畏横之合也〔四〕,故欲效地於魏而听薛公。公不如令主父以地资周最,而请相之於魏。周最以天下辱〔五〕秦者也,今相魏,魏、秦必虚矣〔六〕。齐、魏虽劲,无秦不能伤赵。魏王〔七〕听,是轻齐也〔八〕。秦、魏虽劲,无齐不能得赵。此利於赵而便於周最也。」

  〔一〕鲍本丁本欲以赵合齐、魏,今魏欲因以合秦,赵不听故。

  〔二〕鲍本文,时合齐、魏。

  〔三〕鲍本或者「教之欬」,赵人。正曰:无考。

  〔四〕鲍本合秦,故言横。

  〔五〕鲍本「辱」作「厚」。○札记丕烈案:「厚」字误。

  〔六〕鲍本厚秦而舍之相魏,秦必恶之,故二国不合。虚,言其不合也。

  〔七〕鲍本哀。正曰:襄。

  〔八〕鲍本齐亦重最故。正曰:最於齐厚,语见周策。魏用齐所厚以为相,是轻齐也。

  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於赵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於赵。三言之,赵王不听。出遇虞卿曰:「为〔一〕入必语从。」虞卿入,王曰:「今者平原君为魏请从,寡人不听。其於子何如?」虞卿曰:「魏过矣。」王曰:「然,故寡人不听。」虞卿曰:「王亦过矣。」王曰:「何也?」曰:「凡强弱之举事,强受其利,弱受其害。今魏求从,而王不听,是魏求害,而王辞利也。臣故曰,魏过,王亦过矣〔二〕。」

  〔一〕鲍本为,为我。

  〔二〕鲍本「过」下无「矣」字。○虞卿传有。彪谓:虞卿之言,为皆不倍道,非反覆揣摩为人缓颊人也。从之利害正尔。虽微平原之说,卿亦必云尔。终之赵利魏亦利矣。惟不能必赵听己,从而先有轻发,则是有受害之形也。

  平原君请冯忌平原君请〔一〕冯忌〔二〕曰:「吾欲北伐上党,出兵攻燕,何如?」冯忌对曰:「不可。夫以秦將武安君公孙起〔三〕乘七胜之威〔四〕,而与马服之子战於长平之下,大败赵师,因以其余兵,围邯郸之城。赵以亡败之余眾,收破军之敝守〔五〕,而秦罢於邯郸之下,赵守而不可拔者〔六〕,以〔七〕攻难而守者易也。今赵非有七克之威也,而燕非有长平之祸也。今七败之祸未復,而欲以罢〔八〕赵攻强燕,是使弱赵为强秦之所以攻,而使强燕为弱赵之所以守。而强秦以休兵〔九〕承赵之敝,此乃强吴之所以亡,而弱越之所以霸。故臣未见燕之可攻也。」平原君曰:「善哉!」

  〔一〕姚本刘本,「请」作「谓」。鲍本「请」作「谓」。○

  〔二〕鲍本后称「外臣」,知非赵人。

  〔三〕鲍本补曰:即白起,前有。

  〔四〕鲍本胜赵。

  〔五〕鲍本敝守,守邯郸。  〔六〕鲍本「者」上有「然」字。○言所以然。札记丕烈案:「然者」,上有。

  〔七〕鲍本无「以」字。○

  〔八〕鲍本罢,音疲。

  〔九〕鲍本休息之兵。

  平原君谓平阳君平原君谓平阳君曰:「公子牟〔一〕游於秦,且东〔二〕,而辞应侯〔三〕。应侯曰:「公子將行矣,独无以教之乎?」曰:「且微君之命命之也,臣固且有效於君。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累世以前,坐此者多矣。」应侯曰:「公子之所以教之者厚矣。」仆〔四〕得闻此,不忘於心。愿君之亦勿忘也。」平阳君曰:「敬诺。」〔五〕〔一〕鲍本魏公子。即下魏牟。若庄子所称中山者,不与应侯同时。正曰:按庄子,「中山公子牟谓瞻子」下云,「魏牟,万乘之公子也」。是中山公子牟,即魏牟,非二人也。又云「公孙龙问於魏牟」。公孙龙,平原君之门,正应侯同时也。史,赧王四十九年,范睢为相,封应侯。赧王之元年,之、噲死,庄子书及称之、噲。则魏牟之上及庄子,下及应侯,无疑。

  〔二〕鲍本东归魏。

  〔三〕鲍本正曰:说苑载此,以为公子牟谓穰侯。  〔四〕鲍本仆,平原自称。

  〔五〕鲍本彪谓:此言者,富贵之金石也。有能书诸绅,铭之几杖,勒之盘盂,则何亡国败家之有?补曰:魏牟尝言身居江海,心在魏闕。瞻子告以重生则利轻,则曰虽知而未能自胜,於是又得夫重伤之说焉。故庄子许其虽未至道,可谓有其意,其人可知矣。所以告范睢者,亦以富贵骄奢警之。是时,睢方擅秦权,广身封,快意恩讎,沉於富贵。公子特自其所急者言之,其微旨固非睢所得闻也。正曰:此五章平原君,皆当与平原君不受封诸章相次,旧策所载是矣。

  秦攻赵於长平秦攻赵於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於赵而讲〔一〕。赵计未定。楼缓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人〔二〕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官於鲁,病死。妇人为之自杀於房中者二八。其母闻之,不肯哭也。相室曰:「焉有子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於鲁,是人〔三〕不隨。今死,而妇人为死者十六人〔四〕。若是者,其於长者薄,而於妇人厚?」故从母言之,之〔五〕为贤母也;从妇言之,必不免为妒妇也。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  〔一〕鲍本「讲」作「媾」,又改作「讲」。○史书此事在邯郸围解后。按邯郸之围,非秦德赵而解也,赵赖魏之力尔。何事朝秦而讲以六城?此策以长平破,惧而赂之,是也。

  〔二〕鲍本衍「人」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新序无。

  〔三〕鲍本称是人,不子之也。

  〔四〕鲍本补曰:正义云,相室、傅姆之类。愚按,檀弓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曰云云,与楼缓之言相出入。辩士之言或过。史及新序並作「二人」,是。上文「八」字,乃「人」字之讹。札记丕烈案:吴说非也。史记、新序「二人」,皆「二八」之讹。

  〔五〕鲍本「之」字不重。○札记丕烈案:史记作「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新序有两「是」字,无两「之」字。此当「必」上脱一「之」字。

  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一〕。」秦既解邯郸之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二〕约事於秦,割六县而讲〔三〕。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四〕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五〕,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復攻王,王无以救矣。」

  〔一〕鲍本犹饰辩。  〔二〕姚本音释,作「赦」。

  〔三〕鲍本原注衍「秦既解邯郸之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於秦割六县而讲」二十四字。○补曰:此二十四字脱简误在此,史以为章首者。此策实非邯郸围解后事也。札记丕烈案:史记以此篇列后秦赵战长平赵不胜篇之下,首有此二十四字。此下至「其势必无赵矣」,「楼缓」尽为「赵郝」,列於前;下接「赵计未定」,至「此饰说也」;下接「王必无与」,至末。新序亦如此。考此,乃策文先后,本不与史记同,或就此间標史记文而误入正文,遂致与「赵计未定」上文复出。吴氏以为脱简者,非是。当刪此二十四字。其余次序仍策文之旧。  〔四〕姚本钱、刘去「王以」字,添「亡」字。

  〔五〕札记今本「攻」误「伐」。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一〕。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二〕?诚\知秦力之不至〔三〕,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秦来年復攻王,得无割其內而媾乎?」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復攻我乎?」楼缓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昔者三晋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释韩、魏而独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四〕,启关通敝〔五〕,齐交韩、魏〔六〕。至来年而王独不取於秦〔七〕,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一〕鲍本史云楼缓事。正曰:史云赵郝,新序同,止「其势必无赵矣」。札记丕烈案:此策文与史记不同,策无赵郝。新序出史记,说见上。

  〔二〕鲍本至,犹及也。虞卿言秦力倦而归,谓秦力所及止是耳。秦力岂止是而已乎?

  〔三〕鲍本「诚\」下补「不」字,「之」下「不」作「所」。○札记今本「诚\」下有「不」字,「之」下有「所」字,乃误涉鲍也。丕烈案:史记、新序作「诚\知秦力之所不至」。

  〔四〕鲍本赵尝亲秦而復负之,故秦攻之,今为媾所以解也。

  〔五〕鲍本「敝」作「弊」。○正曰:当作「幣」。札记今本「敝」作「幣」,乃误涉鲍也。丕烈案:新序作「幣」,史记作「弊」。

  〔六〕鲍本使其交秦与韩、魏等。

  〔七〕鲍本不为秦所取。

  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曰〔一〕:「楼缓言不媾,来年秦復攻王,得无更割其內而媾。今媾,楼缓又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虽割何益?来年復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也,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城;赵虽不能守,而不至失六城〔二〕。秦倦而归,兵必罢〔三〕。我以五城〔四〕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偿於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今楼缓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地尽矣。来年秦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贵〔五〕而挑秦祸也〔六〕;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愈〔七〕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八〕。且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义之心。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故曰:此饰说〔九〕也。王必勿与。」王曰:「诺。」

  〔一〕鲍本「虞卿」下补「虞卿」二字。○补曰:史此下復有「虞卿」二字。札记丕烈案:新序有。

  〔二〕鲍本上「媾」皆作「讲」,「而」作「亦」。○札记丕烈案:史记作「终不失」,新序作「亦不失」。

  〔三〕鲍本並音疲。

  〔四〕鲍本「五」作「六」。○下同。正曰:此五城,与后「五城赂齐」、「得王五城」之「五」,且当从本文。札记丕烈案:史记作「六城」,新序作「五县」。考此,当策文作「城」,史记作「县」,新序出史记。今本史记「城」「县」错出。新序后二处亦作「六城」。皆有误。  〔五〕鲍本「贵」作「资」。○补曰:恐作「资」。史作「功」。札记今本「贵」作「资」,乃误涉鲍也。丕烈案:新序作「功」。

  〔六〕鲍本史注「挑战」为「致师」,则此言祸自我致也。  〔七〕鲍本衍「愈」字。正曰:新序同,史作「益强」,然有「愈」字亦通。益,谓增益之也。

  〔八〕鲍本言割不止。  〔九〕鲍本补曰:按此「饰说」二字,与前相应,则文有乱脱无疑。札记丕烈案:说见上。

  楼缓闻之,入见於王,王又以虞卿言告之。楼缓曰:「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我將因强而乘〔一〕弱」。今赵兵困於秦,天下之贺战者〔二〕,则必尽〔三〕在於秦矣。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秦〔四〕赵之敝而瓜分之〔五〕。赵且亡,何秦之图?王以此断之,勿復计也。」

  〔一〕鲍本乘,犹陵。

  〔二〕鲍本「者」上补「胜」字。○正曰:史有「胜」字。札记丕烈案:新序有。

  〔三〕鲍本无「尽」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新序有。

  〔四〕姚本一作「乘」。鲍本「秦」作「乘」。○

  〔五〕鲍本分其地如破瓜然。

  虞卿闻之,又入见王曰:「危矣,楼子之为秦也〔一〕!夫赵兵困於秦,又割地为和,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心哉?是不亦大示天下弱乎?且臣曰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王以五城赂齐。齐,秦之深讎也〔二〕,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也〔三〕,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於齐而取偿於秦〔四〕,一举结三国之亲〔五〕,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因发虞卿东见齐王〔六〕,与之谋\秦。  〔一〕鲍本为秦计深,而赵势危。

  〔二〕鲍本尝爭为帝。正曰:不特此。

  〔三〕姚本刘本去「也」字。  〔四〕姚本孙本抹去此十字。

  〔五〕鲍本韩、魏本赵与国,与齐为三。  〔六〕鲍本王建。

  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一〕

  〔一〕鲍本虞卿传有,次第不同。先云「秦既解邯郸」,与今所衍二十四字同。次「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止「势必无赵矣」。次「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止「此饰说也」。次「王必勿与,楼缓闻之」止「缓闻之逃去」。彪谓:虞卿可谓见善明者矣。当赵以四十万覆於长平之下,凡在赵庭之臣,孰不魄夺气丧,顾讲秦以偷须臾之寧?卿独为之延虑却顾,折楼缓之口,挫强秦之心,反使秦人先赵而讲。於此亦足以见从者,天下之势。七国辩士,策必中,计必得,而不失其正,唯卿与陈軫有焉。贤矣哉!正曰:大事记引苏氏云,虞卿终始事赵,专持从说,非说客也。鲍以卿与陈軫並称,軫料事明切,不下於卿,其劝怀王赂秦而取偿於齐,意亦类此。他虽辩给可善,而言稍浮。至其往来秦、楚,爭宠张仪,徼贵犀首,未离说客之习也!岂卿比哉?

  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於魏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於魏。信陵君发兵至邯郸城下,秦兵罢。虞卿为平原君请益地,谓赵王曰:「夫不斗一卒,不顿〔一〕一戟,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二〕。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赵王曰:「善。」將益之地。公孙龙〔三〕闻之〔四〕,见平原君曰:「君无覆军杀將之功〔五〕,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六〕,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七〕。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八〕,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九〕。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曰:「谨受令。」乃不受封。〔一0〕〔一〕鲍本顿剑之顿。正曰:顿,义见秦策。

  〔二〕鲍本无「也」字。○补曰:一本有「也」字。  〔三〕鲍本赵人,著守白论,庄子称之。距是远甚,岂同姓名如公孙弘者乎?正曰:庄子称公孙龙之学「合同异,离坚白」。而史平原传,称公孙龙善为坚白同异之辨。荀卿传末以为赵人。又见列子等书,同此人也。史称庄子与梁惠、齐宣同时,楚威王欲以为相。威王元年,当显王三十年,故大事记以楚相之事附见。下至赧王十七年,赵胜封平原君,则周距平原未远也。庄子书称之、噲。之、噲事当宣王末年,赧王元年也。下至魏破秦军邯郸时,以为赧王五十八年。则周之称公孙龙,龙之在平原君门,皆相及也。惟以为仲尼弟子公孙龙者,则误。盖相去远尔。

  〔四〕姚本刘添「闻」字。鲍本原无「闻」字,补「闻」字。○补曰:史有。

  〔五〕鲍本言初封时以公子耳。  〔六〕鲍本右者,人道所尊。补曰:秦、汉以前,用右为上,如云「位在廉颇右」。  〔七〕鲍本「亲」下补「也」字。○正曰:「故」句。史作「亲戚故也」。

  〔八〕鲍本不以无功辞之。

  〔九〕鲍本国人受封,必计其功,与平原异。补曰:胜本无功,向之受封也,已不当得,今又欲益地。是在亲戚,则无功受封,国人则计功乃受赏,轻重不伦也。汉光武封阴识,识引此语。

  〔一0〕鲍本彪谓:平原失计於冯亭,以挑秦祸,几丧赵国之半,驯致邯郸之围,何功之足论哉?然因人成事,亦有桑榆之收,不可忘也。虞卿之请,帝王懋赏之举;公孙龙之辞,明哲让功之谊。皆君子之善言也。正曰:赵胜功不赎罪,虞卿此为失言。

  秦赵战於长平秦、赵战於长平,赵不胜〔一〕,亡一都尉〔二〕。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復死〔三〕,寡人使卷甲而趍之〔四〕,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而为媾〔五〕。」虞卿曰:「夫言媾者,以为不媾者军必破,而制媾者在秦〔六〕。且王之论秦也,欲破王之军乎?其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破赵军。」虞卿曰:「王聊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入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合从也,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一〕鲍本无「不胜」二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新序有。

  〔二〕鲍本军尉也。

  〔三〕鲍本「復」作「係」。○係,尉名。正曰:史同。札记新序作「係」。徐广注史记云,「復」一作「係」。

  〔四〕鲍本「趍」作「趋」。○袭之也。

  〔五〕鲍本「媾」作「讲」。○从女从冓,求和也,与「讲」无异义。而此书两字互用。今以御名,並作「讲」。札记丕烈案:史记作「媾」,新序作「构」。

  〔六〕鲍本制,言听否由之。

  赵王不听,与〔一〕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內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媾秦,秦已內郑朱矣,子以为奚如?」虞卿曰:「王必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於秦,秦王〔二〕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三〕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四〕。」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媾。〔五〕

  〔一〕鲍本与,从之也。

  〔二〕鲍本昭。  〔三〕姚本一本去「秦知」字。

  〔四〕姚本一无「成」字。

  〔五〕鲍本虞卿传有。

  秦围赵之邯郸秦围赵之邯郸〔一〕。魏安釐王使將军晋鄙救赵。畏秦,止於荡阴〔二〕,不进。魏王使客將军新〔三〕垣衍〔四〕间〔五〕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六〕爭强为帝,已而復归帝,以齐故〔七〕。今齐湣王已益弱〔八〕。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一〕鲍本此九年。

  〔二〕姚本钱、刘改「荡」作「汤」。鲍本属河內。补曰:正义云,荡,天郎反。相州县。

  〔三〕鲍本「新」作「辛」。○札记史记作「新」。此涉之而误也。下文尽作「辛」。  〔四〕鲍本称客,则衍他国人仕魏也。补曰:元和姓纂,衍,毕公高之后。

  〔五〕鲍本间,谓微行。

  〔六〕鲍本「湣」作「閔」。○札记丕烈案:史记作「湣」。此涉之而误也。齐策作「閔」。  〔七〕鲍本由齐不称,秦亦失之。

  〔八〕鲍本无「已」字,原注衍「閔王」二字。○今乃襄王尔,史亦误。正曰:谓今之齐,视閔王已益弱。札记丕烈案:史记作「今齐湣王已益弱」。

  〔九〕鲍本称謚,非当时语。补曰:追书之辞。  此时鲁仲连適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將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围邯郸而不能〔一〕去。魏王使〔二〕將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召而见之於先生〔三〕。」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四〕,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五〕而见之於將军〔六〕。」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七〕。」辛垣衍许诺。

  〔一〕姚本曾本添「能」字。鲍本无「能」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二〕鲍本「使」下有「客」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三〕姚本钱、刘作「为召而见之」。鲍本「召」上有「为」字。○札记丕烈案:史记作「请为绍介」。  〔四〕鲍本东国,谓齐。补曰:一本「先生者」。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五〕鲍本郭璞曰,绍介,相佑助也。补曰:索隱曰,礼,宾至,必因介以传辞。绍者,继也。故礼云,介绍而传命。

  〔六〕姚本钱、刘作「请为绍交之於將军」。

  〔七〕鲍本泄,言已白之。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北〔一〕围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二〕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三〕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四〕。今眾人不知,则为一身〔五〕。彼秦者〔六〕,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七〕。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八〕。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於天下〔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一0〕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將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一一〕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將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弔,齐后往。周怒,赴於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一二〕,而母婢也〔一三〕。」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一四〕其无足怪。」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寧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於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一五〕。」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一六〕!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一〕鲍本「北」作「此」。○札记今本「北」作「此」。丕烈案:「此」字是也。史记作「此」。

  〔二〕鲍本「此」原作「若」,又改作「此」。○补曰:「若」疑「居」字讹衍。史作「此」,无亦可。

  〔三〕鲍本鲍焦,周之介士,见庄子。补曰:韩诗外传云,周时隱者,无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四〕鲍本其人介,故人谓之然。

  〔五〕鲍本不知者,以其抱木死为无以自养,不知其非世也。明己今亦然。

  〔六〕鲍本无「者」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七〕鲍本秦制爵二十等,战获首级者,计功受爵,时所尊上也。

  〔八〕鲍本视民如所虏获。  〔九〕鲍本过,犹不幸。补曰:正义云,旧读「帝过」句,谓遍行天子之礼。过,失也。愚按,此句亦难通。过,即过甚之义。史作「过而为政」。

  〔一0〕鲍本「矣」作「耳」。○补曰:史作「耳」。

  〔一一〕鲍本无「则」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一二〕鲍本嗟,咨也。

  〔一三〕鲍本补曰:正义云,赴,告也。今文作「讣」。索隱云,下席,言其寢苫居庐,谓烈王太子安王骄也。正义云,「而母婢」,骂烈王后也。

  〔一四〕鲍本固,犹必。

  〔一五〕鲍本「然」下补「则」字。○醢,肉酱也。札记丕烈案:史记无「然」字。凡古言「然」,与今言「然则」同。鲍本误。  〔一六〕鲍本补曰:嘻,嘆;言也,句。

  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一〕之〔二〕鄂侯〔三〕、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为恶,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於牖里〔四〕之车〔五〕,百日而欲舍〔六〕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閔王將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七〕,谓鲁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维子〔八〕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於〔九〕筦键〔一0〕,摄衽抱几〔一一〕,视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一二〕。」鲁人投其籥〔一三〕,不果纳。不得入於鲁,將之薛,假涂於邹。当是时,邹君死,閔王欲入弔。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將倍殯柩〔一四〕,设北面於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弔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剑而死。」故不敢入於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一五〕,死则不得饭含〔一六〕。然且欲行天子之礼於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一七〕,交有称王之名,赌〔一八〕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一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將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二0〕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將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一〕鲍本徐曰,鄴县有九侯城,「九」一作「鬼」。

  〔二〕鲍本「鬼侯」下无「之」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无。

  〔三〕鲍本鄂,属江夏。正曰:左传隱六年「纳诸鄂」注,晋別邑。路史云,在大夏。世本云,叔虞居鄂。未知即此否?

  〔四〕鲍本牖里,在荡阴。

  〔五〕鲍本「车」作「库」。○札记丕烈案:史记作「库」。

  〔六〕姚本钱本添「舍」字。鲍本「舍」作「令」。○札记丕烈案:史记作「令」。

  〔七〕鲍本策,马策也。补曰:索隱云,维,东莱之邑。其居夷也,号夷维子。故晏子为莱之夷维人。愚按,维即维地。志,维水出密州莒县东北维山,北至今维州昌邑入海。莱夷,即今莱州也。

  〔八〕鲍本「维」上有「夷」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九〕鲍本衍「於」字。补曰:疑衍,史无。

  〔一0〕鲍本筦,钥也。键,其牡。避纳者,示不敢有其国。  〔一一〕鲍本几,所据也。

  〔一二〕鲍本「退」在「听」下。○补曰:一本「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史同,「退」上有「乃」字。  〔一三〕鲍本「籥」,「钥」同,关下牡也。投者,下其牡。  〔一四〕鲍本倍,言背之去。正曰:索隱云,主人不在殯东,將背其殯棺,立西阶上,北面哭,是倍也。天子乃於阼阶上,南面弔之也。

  〔一五〕鲍本齐时强,二国不纳,必见伐,国人不得养老事幼。正曰:索隱云,谓时君弱臣强,邹、鲁君生时,臣不得尽事养,死不得行賻襚之礼。然齐欲行天子礼於邹、鲁,其臣皆不果纳之,是犹秉礼而有大体也。

  〔一六〕鲍本以珠玉实死者之口曰含。此谓邹。补曰:饭,扶晚反。含,胡紺反。

  〔一七〕鲍本无「俱据万乘之国」六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一八〕鲍本「赌」作「睹」。○札记今本「赌」作「睹」。丕烈案:「睹」字是也。

  〔一九〕鲍本无已,言无止之者。正曰:无已,必欲为之而不止也。

  〔二0〕鲍本补曰:史无两「谓」字。

  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一〕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闻之,为郤军五十里。

  〔一〕姚本曾本无「而」字。

  適会魏公子无忌〔一〕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二〕。於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三〕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復见。〔四〕  〔一〕鲍本无「魏」字。○札记丕烈案:史记有。

  〔二〕鲍本补曰:秦將闻仲连之言,为却军五十里。说者以为辩士夸辞,愚窃以为信。盖仲连毅然不肯帝秦,则魏救必至。声天下之大义,以作三军之气,不战而自倍矣。是时公子无忌且至,连之智,足以知其事之克济。不然,则且有俶儻非常之画,以佐赵之急,彼秦將者,必闻其言而惮其谋\故尔。不然,岂为虚言却哉?

  〔三〕鲍本「所」作「此」。○补曰:史作「所」。

  〔四〕鲍本仲连传有。彪谓:仲连,孔子之所谓逸民,非周衰辩者之囿也。太史公赞之贬矣。夫说人者不可一概,或委而顺之若触讋,或折而服之若仲连,然后济天下之务。不然,諛且愎矣。正曰:史迁论仲连,谓指意不合大义,固未当。鲍以为孔子所谓逸民,连虽贫贱肆志,然时出而救时,亦非逸也。大事记引苏氏曰,辩过仪、秦,气凌髡、衍,从横之利,不入於口,因事放言,切中机会,排难解纷,不终日而成功,逃避爵赏,脱屣而去,战国一人而已。斯言蔑以加矣。愚谓,仲连事皆可称,而不肯帝秦一节尤伟。战国之士,皆以势为强弱,而连独以义为重轻,此其所以异尔。补曰:「请为」、「所为」、「为却」之「为」,去声。  说张相国说张相国〔一〕曰:「君安能少赵人,而令赵人多君〔二〕?君安能憎赵人,而令赵人爱君乎?夫胶漆,至(黍刃)也〔三〕,而不能合远;鸿毛,至轻也,而不能自举。夫飘於清风〔四〕,则横行四海。故事有简而功成者,因也。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前漳、滏〔五〕,右常山,左河间,北有代,带甲百万,尝抑强齐〔六〕,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七〕。由是观之,赵之於天下也不轻。今君易万乘之强赵,而慕思不可得之小梁〔八〕,臣窃为君不取也。」君〔九〕曰:「善。」自是之后,眾人广坐之中,未尝不言赵人之长者也,未尝不言赵俗之善者也。

  〔一〕鲍本盖梁人相赵,尝怀梁而鄙赵者。正曰:无考。

  〔二〕鲍本少多,犹薄厚。

  〔三〕鲍本「(黍刃)」作「黏」。○补曰:「黏」,一本作「●」,女乙反。周礼注,●,黏也。

  〔四〕鲍本举鸿毛以见胶漆。

  〔五〕鲍本后志,滏水,在鄴。札记今本「滏」作「釜」。丕烈案:此误涉魏策「釜」字耳。

  〔六〕鲍本「齐」作「秦」。○此言苏秦从时也。

  〔七〕鲍本正曰:此不可知为何时。考之史,自慎靚王四年,齐败魏、赵观津军二事,在武灵九年。是后,赵伐齐则有之,惠文之世,而不闻齐伐赵也。所谓强齐,当是指閔王。苏秦约从摈秦,不久而解。赵虽强,非秦敌。不得所欲,亦大言耳。然与抑强齐之言,不能无轻重矣。

  〔八〕鲍本不可復得归也。意者相国以罪亡梁歟?正曰:无考。

  〔九〕鲍本「君」字误。正曰:相国称君。

  郑同北见赵王郑同〔一〕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二〕,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三〕,何足问〔四〕?虽然,王致之於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五〕。」郑同因抚手〔六〕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七〕,臣故〔八〕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九〕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一0〕。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今〔一一〕有人操隨侯之珠,持丘之环〔一二〕,万金之财,时〔一三〕宿於野,內无孟賁之威,荆庆之断〔一四〕,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一五〕,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一六〕,其將〔一七〕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一八〕〔一〕鲍本同,郑人。郑在赵之南。

  〔二〕姚本「传」,一作「博」。鲍本「传」作「博」。○博士,辩博之士。补曰:秦官有博士。或战国儒士有此称。

  〔三〕鲍本鄙,犹野。

  〔四〕札记今本「问」误「间」。

  〔五〕鲍本补曰:故为反辞也。

  〔六〕鲍本抚,摩也。

  〔七〕鲍本狙,玃属而狡黠,言兵家如之而可喜。正曰:狙,犹杨雄所谓狙诈也。言此固诈者之所喜。

  〔八〕姚本「故」,一作「固」。鲍本补曰:「故」,「固」通。

  〔九〕鲍本昔日。

  〔一0〕鲍本「受」作「爱」。○札记丕烈案:受尧天下也。鲍改误甚。

  〔一一〕鲍本此下同对。

  〔一二〕鲍本「持」下脱一字。「丘之环」,未详。札记鲍「持」下云脱一字。丕烈案:非也。「持丘」不可考,二字与上「隋侯」为对文。  〔一三〕鲍本补曰:一本標作「特」。札记丕烈案:「特」字当是。特宿,谓独宿。

  〔一四〕鲍本荆,成荆。范睢传注,古勇士。又「庆」、「卿」,古字通。道应训,荆有佽非斩蛟,孔子闻之。博物志以为荆軻,非也。又或是成荆、庆忌二人。说林训曰,王子庆忌,足躡麋鹿,手博兕虎。补曰:吴越春秋,庆忌,吴王僚子。  〔一五〕鲍本一宿一夕。夕,初夜。

  〔一六〕鲍本「圉」作「圄」。○圄,亦守。  〔一七〕鲍本无「將」字。○

  〔一八〕鲍本彪谓:郑同陈喻甚高,然自春秋至是,天下未尝无兵。故孔、孟皆以兵为讳。今舍俎豆之事,仁义之说,而专谈兵,此益多之论也。

  建信君贵於赵〔校一〕〔校一〕此篇姚本与下篇《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连篇,列在《赵策》。鲍本分列两篇,此篇在《赵策》,《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在《卫策》。今据鲍本分成两篇,据姚本皆列在《赵策》。

  建信君贵於赵。公子魏牟过赵,赵王迎之,顾反至坐〔一〕,前有尺帛,且令工以为冠。工见客来也,因辟〔二〕。赵王曰:「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愿闻所以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赵王不说,形於顏色,曰:「先生〔三〕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岂敢轻国若此?」魏牟曰:「王无怒,请为王说之。」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四〕。」魏牟曰:「为冠而败之,奚亏〔五〕於王之国?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今为天下之工〔六〕,或非也,社稷为虚戾〔七〕,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八〕。且王之先帝〔九〕,驾犀首而驂马服〔一0〕,以与秦角逐〔一一〕。秦当时適其锋〔一二〕。今王憧憧〔一三〕,乃輦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椅〔一四〕也。」〔一五〕

  〔一〕鲍本迎客面之,有顾则反。

  〔二〕鲍本「辟」作「避」。○补曰:句。

  〔三〕姚本一作「王」。鲍本「生」作「王」。○

  〔四〕鲍本补曰:郎中,官,不独秦。  〔五〕鲍本亏,犹损。

  〔六〕鲍本所与治国之人。

  〔七〕鲍本补曰:虚戾,见秦策。  〔八〕鲍本赵岐曰,艾,美好。  〔九〕鲍本帝、王、皇,人君之尊称,此与称秦孝公为先王者同也。

  〔一0〕鲍本驾、驂,以御马喻也。陈軫传言衍与燕、赵之王有故,盖衍虽相魏,实赵任之为外相也。

  〔一一〕鲍本角,有斗爭意。

  〔一二〕鲍本「適」作「避」。○补曰:「適」,恐当作「避」。札记丕烈案:鲍改吴补皆非也。「適」即「敌」字。此以车为喻,或「锋」字有误。

  〔一三〕鲍本往来不绝貌。  〔一四〕鲍本「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