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楼》 第三十二回 悲催艳魂归太虚界 哀函香泪洒在人间
话说德清唤进顾氏所遣一个媳妇同瑞虹进来见了,那媳妇将顾氏赠金夫人的各色礼物一一交与了璞玉,又从瑞虹手中取过一件红毡袋盛的东西,笑道:“这是我们姑娘吹过的箫,那日大爷要的,姑娘回了我们太太送来的。”璞玉忙站起来接过,向瑞虹欠身道:“归去回复姐姐谢恩。”
原来德清已生了一子,见嬷嬷抱过来,璞玉喜爱,玩耍了一会子,待领了德清送回家的馈仪后,金绍奉酒送行,姊弟二人洒泪而别。这正是:“离合悲欢无定时,东西南北任马足。”璞玉归家心切,沿路也无心赏玩野最。又正值清秋,如风卷残叶,一日回到家中,入介寿堂见了老太太,又见过了老爷、太太。回到自己屋里来时,苏己扶着人降阶相迎。
璞玉见苏己越发形容憔悴,体衰力微,气喘吁吁,弱不胜衣,忙握住双手入房,一边道:“嗳哟!如何这么几日内使瘦得这个样儿了,不知又添了甚么病?”苏己满眼泪水,说道:“倒没添甚么病,只是咳嗽不已,不时发冷汗,懒得吃东西。”璞玉蹙眉道:“老爷、福晋姨娘不曾请大夫诊治吗?先前那药若不济事,只管用那一样做甚么?也该换一换了。”
正说着,只见秀凤、双庆等众丫头们进来见礼。璞玉喝了一盏茶,遂起来欲回老太太,另请大夫去。苏己忙按住坐下道:“昨日听说,老爷也寻别的大夫呢,再等两日不就知道了!如今你刚刚回家来,即为我的事到上头去回,岂不老爷、太太没照管似的了。我料这病,也无须用药治,只是好生养着不出屋,托老爷、太太的福,也没甚要紧似的。”说话间又干咳了几次。璞玉心中愁闷,又宽慰苏己,说给炉湘妃先前得了此病,而后痊愈之事。听丫头们说:“二姑娘来了。”掀帘处,只见熙清走入来,请了哥哥安,又问候德清,说笑不提。
自是,苏己之病,一日重似一日,昼间合目而卧,不愿动弹,夜里不能入寐,时时咳嗽不已。终日为病魔所缠,不得一时安稳。那般个娇柔身躯,如何禁得起,直咳嗽得莺喉嘶哑以至渐渐言语无声了。苏己自度不能痊可,只有暗暗哭泣,眼眶也渐渐眍偻下来了。
璞玉看着心中着急,只得往老太太跟前来回。当时老太太听说外甥女儿圣如要出嫁,所以唤了金夫人来商议送嫁妆的事,正叫妙鸾、秀凤包裹衣服、首饰、绸缎等物。璞玉问绵长,知道了祁璞玉的哥哥娶圣如之事,心中又添了一层悲凄。没奈何,长叹了一声,倒背着手,往会芳园哭去了。
一日,又值秋末冬初,那府里的德氏婆媳二人,过来请了老太太安。锺可人原与苏己亲近了几年,抽空儿来看望来了,璞玉自介寿堂伴着回来,可人轻轻走到内间时,苏己见了忙欲起来相见。可人忙抢步向前,握住手道:“快别起来,别动,当心头晕。”说着看了苏己的脸,失声道:“哎呀!只两个多月不见,怎么瘦的这个样儿了。”说着坐在苏己身旁。
璞玉唤丫头们:“快倒茶来,嫂子在上屋没吃茶。”可人紧握着苏己手,勉强笑道:“妹妹此病,终究是甚么上头得的呢?”苏己道:“嫂子啊!我遇着这么一个人家儿,老爷、太太又象自己亲生的一般疼爱。你兄弟虽然年青,倒也他爱我敬的,这几年来没红过一次脸。再说阖府上下同辈儿,姐姐你是不消说的了,别的不管是谁,无一人不爱惜我的,也无一人与我不好的。如今我染此不治之症,自老太太起,老爷太太前,未得孝顺一日,再姐姐你这般疼我,纵有十分报答的心,也不能够了,我自度此病未必过得去今年。”
璞玉从旁听了那些话,如万箭钻心,不禁又流下泪来。可人见他们这般情景,也不免伤心,只看着病人的光景,自忖:“若自己伤起心来,却非劝解安慰之意。”想毕,向璞玉道:“大爷你也忒婆婆妈妈的了,妹妹不过因为恨病不愈,所以说这话罢了,那里就到那个地步呢!况且也不是老了,退了年月灾星也就好了。”说毕,又向苏己道:“你别胡思乱想,岂不自己添了病了?”璞玉道:“他这病只止了咳嗽就好了。”可人道:“大爷你只管在这里作甚么,老太太岂不惦记着,你且先去,我们姐妹们再略坐坐。”璞玉便出去了。
这里可人又说出好些人,打比方劝解了一番,说了许多衷肠话儿,抽了几袋烟。又道:“你好生养着身子,我再来看你。适才听老太太说,这里老爷遣人去寻那个治好炉姑娘病的大夫去了,你这病也该好了,所以想起好大夫来了。”苏己强笑道:“凭他是甚么好大夫,就是精仙,治得病治不得命。姐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捱着日子罢了!”可人道:“你只管这么想,这病甚么时候才好呢?总得想开一些才好。听大夫们说:若不好生治,怕是春天不好呢。咱们也不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儿,这里的老爷、太太,若听说治得你好,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吃得起。好生养着罢,我要回去了。”苏己道:“姐姐,恕我不能送了,闲了的时候,还求过来瞧瞧我,我一个人实是闷的慌,我死前与姐姐多说几句话儿。”可人听了,不禁满眼流泪,道:“我得了闲,必常来看你。”其间德氏已打发人来叫了两三遍,于是辞别了出来。
贲侯听说媳妇的病如此重了,心中愁闷,与金夫人商议。因这里几个大夫都不济事,想起了那年璞玉病时请来的那个刘大夫,忙备车马去请时,不想差人去了十几日,方回来回复说:“那刘大夫,去年回福建老家去了,问他亲友时,说是三年后才得回来。”贲侯听了,低了头,想福建去此数千里远,无奈何,只得又寻左近别的大夫用药。
可怜那苏己,病势虽重,断不肯蓬首垢面。身子虽已弱不禁风,总不疏晨昏定省之节。老太太、金夫人等虽说了几次,略有些力气便过去,直等到贲侯说后,方止,阖家上下大小,无一人不为他担忧。捱过了寒冬,至初春上浣,见百药无救,虽服以升斗,病势有增无已,全无效验。苏己一日己心灰意冷,打定了主意,也不吃燕窝,也不服人参,待璞玉自外头进来后,说道:“妾自遇了大爷,受尽了深恩厚爱已至今日,不曾报效得涓埃之万一,倒因为病了,自老太太起,老爷太太和你都添了说不尽的烦恼。到了今日,父母之心虽未尽,妾意已足。人生在世,都难免一个死字,只看早晚罢了。因前生结得善缘,今生得生在富贵人家,又托赖父母大德,遇了大爷你,老爷太太的恩德重如山岳,虽闻府上下也没一个人不爱敬我的,只怨我缘分短蹙罢了。如今只有一件事相求:因妾自幼虔心佛法,如今又是将死去的人了,所以除了佛经,更无可救;若念结发恩情,在妾还明白的时候,请一位有道僧人,使我听听佛音呢!但得如此,这一生的心愿已足,再也无欲无怨了。”说着已哭得泪流沾襟。璞玉听了不禁大哭道:“你如何只管这么说,难道真个就死了不成?先前你家里来了两起人,都打发他们说不妨碍的,如今因这里大夫们都不济事,老爷昨日已遣人说给你家知道,从那边请大夫去了。等来了之后再看,在他手里得救,也未可知。” 苏己叹道:“也无须如此了。我们那边的大夫,我非不知,况且听得上回来的人说,父亲痨病复发,这一去与谁也都无益,反倒添了老父的病了。为人子女一番,不能承欢于父母,却叫这么忧心,也是罪过。”说着又禁不住咳嗽起来,便合眼而卧。
璞玉仍复痴等着自东北郡来的大夫。不过两日,苏己已渐渐不进饮食,以至耳光昏暗起来,又不时问璞玉:“所请之僧怎么样了?”璞玉无奈,只得往逸安堂来回。彼时贲侯与金夫人正商量着媳妇的后事,见璞玉来,问怎么样,璞玉一一说了,又回了要听经的事。贲侯长叹一声道:“可惜了儿的一个媳妇!”金夫人合掌念佛,又赞道:“好媳妇。”因又催贲侯为他延请一位高僧。贲侯低头自忖:“合当满足将亡者之心愿。”因素昔敬重青山寺云谷禅师的功行,遂遣高珍前往礼请。 那日差往东北郡的马住已回来,非但不曾请得大夫来,况且说苏节度亦故。璞玉听了大惊,恐苏己听了更碎心,禁不与闻。
次日,那云谷禅师果然来了。贲侯、璞玉出门相迎。只见那禅师眉白面红,年逾耳顺,背脊微伛,缓步冉冉而来。远看则修行超三仙,道德出众格;至近则香气遍氤氲,教法脱红尘。见了贲侯稽首问讯毕,入忠信堂坐了,便问相招之意。璞玉向前一一说了。那云谷禅师将弟子们留在外边,独自跟着璞玉入苏己房中来。
那时早已备了法坐。苏己因一时欢喜,身上有了些气力,遂跪在卧榻上合掌叩拜。云谷禅师盘膝端坐而问曰:“夫人请贫僧来,欲修身后之功行乎?抑欲释今世之羁绊乎?”苏己问道:“何谓修功行?何谓释羁绊?”云谷禅师道:“修功行者,奉金身而入我空门,受五戒而终身恪守,然则,身后必得上界天人之体,此之谓修功行也;释羁绊者,虑世道之无常,了吾身之苦难,悟自无始之世,慢道妇人之身,纵那梵王之体,莫不离弃而去之者也。嫌此身若非枯骨,亦系臭囊,充斥乎三千世界,如秽虫之盈窖,而不复缱恋,此之谓释羁绊也。”苏己听了,哀哀言道:“承明师指迷,凡我此身之事,已弃掷尽矣,但求慈云笼罩,悯怜超度,赐以身后之功行足矣。”禅师合掌道:“善哉!善哉!实是难得。然修身后之功行,亦在夫人自身之行,老僧但引入其门而已矣。非尔不自勉,而吾所独和之者也。故须先受五戒,既受五戒又须弃十恶,为详察事之始末,我且一一问你:身之三业中,曾做杀生否?”苏己答道:“唤小婢而除花蒂,摇轻扇而落蝶翼矣。”禅师问:“曾做偷盗否?”苏己答道:“未知新绿谁家树,暗自遥听箫声矣。”禅师问:“曾动淫邪否?”苏己答道:“对晨镜而视弯眉,制春鞋而绣鸳鸯矣。”禅师问:“舌之四业中,曾出妄语否?”苏己答道:“世情喜乐笑谑间,曾言前生为天女矣。”禅师问:“曾做绮语否?”苏己答:“逞才闺闱写文章,对景尝和花鸟诗。”禅师问:“曾使两舌否?”苏己答道:“使女违言无理时,诉与夫婿训责矣。”禅师问:“曾做恶口否?”苏己答:“指责紫燕污绣房,咒骂东风催花矣。”禅师问:“心之三业中,曾动贪欲否?”苏己答:“积书画而成千迭,种花草而满庭园矣。”禅师问:“曾生嗔恚否?”苏己答:“为争才女而掷砚,因嫌恶妇弃玉簪。”禅师问:“曾发愚痴否?”苏己答:“恨病已止服药饵,将死断弃世事矣。”禅师闻言喜笑,先倾净瓶法水以洒其顶,除彼污垢。次举手中堕铃以镇其背,装彼法甲,然后令苏己拜师,受以永待之五戒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
戒毕,苏己将簪发之红绿,耳戴之珠玉,腕上之金镯尽皆捋了下来,献为闻法之报。云谷禅师若不取,则非为引苏己于福德之道,便收其所献。临别时又合掌道:“徒弟!你今已超脱,须得永守我此法教,视同性命一般,老僧今且归山,愿我师徒,身后速往极乐之乡,莲花台上相会。”结罢善缘,如同步云一般去了。苏己如别父母啼泣拜送。
自是,苏己止了闲言,常合目静思师教,无奈病魔不使安稳,成日里咳嗽不止。一日觉得气蹙,自知时辰已至,命丫头们扶着抬头看时,只见璞玉哭得似泪人一般,坐在床头。遂又合目静了一静,方说道:“常言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也没别的说的,只恨未得报父母重恩,日后但念我数年薄情,愿多孝敬一分……”说到这里,心中悲恸,虽欲哭,却一滴眼泪也没了。璞玉呜咽啼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下金夫人、吴姨娘、妙鸾、秀凤、叶儿都从外边进来了。见了这般光景,知是不好。
彼时苏己目光已散,又争着命向璞玉只说了一声:“妾已永……”说到这里强合了掌。可怜!正是:
一缕香魂随风去,几片浮云消天边。
众人忍不住,一齐放声大哭起来,更不说璞玉仰天跌足大哭不止。
彼时,管家媳妇们,因早已预备了后事等着,即时移入吉器,布了帷幔几具毕,又备上茶果,叫璞玉祭饯烧钱粮。璞玉举目看时,早巳不见了苏己的身子,但见香焚玉炉,灯燃素盏,银瓶插花,设在几上了。那般凄凉景象,实不忍看。也无心奠茶烧纸,大声哭道:“我妻你往那方去了?叫我何处去寻?……”
正哭得如醉如痴,醒转不来时,忽听外边哭声,进来了一个人,众人看时,原来是锺可人。可人自那日看了苏己回去后,未能再来看视,这日正心下烦闷,忽闻恶耗,大吃一惊,更赶忙来相别。一进凭花阁,看了苏己灵前帷幔,那眼泪便似断线之珠,扑簌簌的落了下来,恨其未得相见。璞玉见了更是悲愤如云,泪落如雨,诚如哭倒长城的秦女一般了。
且不说死别之苦。过了三七,将苏己灵榇搬出来,往祖墓安葬了。事毕归来时,璞玉举杯奠酒,又不禁大哭起来,道:“贤妻!你生前本是聪明,死后亦当有知,你与我恰似那远山一朵彩云,高山一堆皓雪,春园一枝鲜花,秋夜一轮明月,到如今云已散,雪已化,花已谢,月已缺矣。可就是散云得气而复生,化雪至冬而复降,残月十五得复圆,落花值春也重开,独你我二人,终此一生也不得再相逢了,这你叫我诉向谁?……”直哭得声嘶音绝,众人忙向前好容易劝止了。璞玉只得回来,余哀尚不能尽。
自是,璞玉精神颓萎,如在梦中度日,每逢春风,秋霜,云朝,雨夕,不是仰天长叹,便是俯水滴泪。
父母慈心,其大如天。贲侯见此景况,心疼不过,欲要续一房媳妇,璞玉倒说不忙,因此一日唤来教道:“夫妻乃永和之道,且为三纲之源,故不可无有。娶你前妇时,因你年纪尚幼,所以父母主张的。如今你也不小了,你可自己择定了回我。”
璞玉领命出来,忙遣人前往,打听圣、琴、炉三人消息时,却说是:圣萃芳嫁的女婿,年纪虽然相当,却有痨病在身;琴自歇亦出嫁,如今已有了儿子;独炉湘妃,直等到那年春天,嫁了个四十多岁的老女婿。璞玉听了跌足叹道:“青天!青天!纵使红颜薄命,奈何一至于此!”因无言语,躺了几日,忽然想起了那年琴自歇所赠之箫,欲吹着解闷,命福寿取了过来。拿出套子来看时,穗子上系的,不是那瓷环,却换了个玉环了,因暗自欢喜:“琴姐姐依我所嘱了。”仔细一看,原来就是自己小时候与那画着燕竹的扇子共赠的玉环。甚悔瑞虹送来时,不曾开看,又奇其终始明白过于男子,悔恨自己与此二人无缘,自是看轻了声色,生出一段削发出家的念头来。所以对秀凤、福寿等也绝少笑耍了。只是每入会芳园,便追念往日姊妹欢乐情景,心中凄惋难忍,或与熙清谈论起来,总得到了流泪方止。
日月如梭,年华如流,不觉已是苏己的周年。老太太便命璞玉往青山寺拈香。次日早晨即到庙前,僧众出迎,不消赘述。 少刻只见击动云板,笙管悠扬,提炉焚香,两僧前导,那眉长面方、星眸雪顶的云谷禅师,出来升上法台坐定,共众僧诵了一回超度亡魂的经。诵毕,云谷禅师发话问道:“檀越!我见你面色无光,举止失度,心中如有无限愁苦,倘有不了之世情,如何不乘此机会问于老僧?”璞玉听了,正中其心,见众僧已散出,遂将自幼多逢良缘,却终如宿鸟归林,各自飞散;结发之妻,虽具三从四德,不幸又复夭别之故,一一说了一遍。问良缘如何这般多,恶败又如何这般快呢?云谷禅师听毕,合目祷告,至一炷香将尽时,方出定,先念四句偈道:
欲知前生之姻缘,须看今世之所受, 欲知后世之根由,须查今世之事业。
“呜呼檀越!贫僧方才细究你等数人之事,机缘非浅,此皆因无量劫前,在清净之乡,动了淫念之故。而来历转数世,为痴男怨女,非但姻缘不凑,更受诺般苦楚矣。或因循情而身死者有之,或为意驱而失行者亦有之,此皆循彼轮回之理,使你等受尽淫欲之苦,待醒悟之时,俾复归还原处之意也。详情不可泄露,从此倘能悔改前业,绝断情恨,自然淫念消尽,得归其福地矣。”说毕,将净瓶法水,向璞玉面上一洒,璞玉只觉五脏通明,忽然参悟。归家来写一断语,云:
形容如蕙兰,智慧似神仙,天生奇异性情人人羡。你心中但嫌那争酒肉名利馋言之俗鄙夫,岂知人人憎恶忠厚难容高洁哉。呜呼!黄卷青灯人将老,虚度红花绿柳春,到头来,亦然是个俗鄙夫,又何叹,天河仙境无前缘。
写毕,自是慧剑斩断了伤心索,身着儒士衣,胸怀修行心,不数年间,心性迥然两人矣。 看官!至此设有意不尽,请看下续《泣红亭》。 诗曰:
虚话三十篇,泪光照心弦,
痴语人每笑,惆怅有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