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古籍史书 > 《通典》 > 内容

《通典》 礼典 第 一 百 十 九

更新时间: 作者:杜佑

  礼七十九开元礼纂类十四吉礼十一皇帝封祀泰山禪社首山附鑾驾进发斋戒制度陈设省牲器鑾驾上山荐玉幣山下封祀坛进熟燔燎封玉册封检附鑾驾还行宫朝覲群臣考制度皇帝封祀泰山禪社首山附

  鑾驾进发禪仪无此篇皇帝將有事於泰山,有司卜日如別仪。告昊天上帝、太庙、太社皆如巡狩之礼。告太庙,高祖祝文加封祀配神作主之意,告睿宗祝文加禪祭配神作主之意。皇帝出宫,备大驾卤簿,軷於国门,祭所过山川、古先帝王、名臣、烈士,皆如巡狩之礼。通事舍人承制问百年。所经州县,刺史县令先待於境。至泰山下,柴告昊天上帝於圜丘坛,如巡狩告至之礼。有司摄事。前祀所司以太牢祭於泰山神庙如常式。  斋戒前七日,太尉戒誓百官,封云封於泰山,禪云禪於社首山,斋仪同封祀。皇帝散斋於行宫后殿四日,致斋於前殿三日,服袞冕结珮等並如圜丘仪。百官如別仪。

  制度將作大匠先领徒於泰山上立圜台,广五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於圜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尺,高九尺;其台坛四面各为一陛。玉板长一尺三寸,广五寸,厚五分,刻牒为字,以金填之,用金匱盛。其玉牒文,中书、门下进取进止,所由承旨请內鐫。其石检等,並如后制。郊社令积柴为燎坛於山上圜台之东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开上,南出户,方六尺。又为圜坛於山下,三成十二陛,如圜丘之制,隨地之宜。坛上饰以玄,四面依方色。坛外为三壝。郊社令又积柴於坛南,燎如山上之仪。又为玉册,皆以金绳连编玉牒为之。每牒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刻玉填金为字。少府监量文多少为之。又为玉匱一,长一尺三寸,并检方五寸,当缠绳处刻为五道,当封宝处刻深二分,方取容受命宝印,以藏正座玉册。又为金匱二,以藏配座玉册,制度如玉匱。又为黄金绳以缠玉匱、金匱。又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