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古籍史书 > 《历代游记选》 > 内容

《历代游记选》 ●清朝 天寿山说

更新时间: 作者:

  由德胜门北行五十五里,日沙河。沙河有城。出沙河之北门,实维广隰,丰草肥泉。引领东拜,大山临之,是为天寿山。明成祖永乐十年所锡名也。京师西北诸山,皆宗太行山,此山能不与群山势相属,有明尊且秩焉。自永乐至天启十有二帝葬焉,谓之十二陵。独景泰帝无陵,崇祯十五年,妃田氏死,葬其西麓。十七年,帝及周后死社稷,昌年民发田妃之墓,以葬帝、后,因日十三陵矣。山多文杏,春正月而华。山之势尊,故木之华也先。山气厚,故木之华也怒。山深,故春甚寒。深且固,故虽寒而不冽。其石其鹿,皆绝大。山之理如大斧劈,山之色黝以文。山之东支,有汤山焉。其泉曰汤泉焉。山之首尾八十里。  题记:这篇小品文字简洁,意蕴深长。全文只有二百三十个字,却把天寿山的地理形势、气候条件和生物特征等都—一作了介绍,而且还插入了天寿山的来历,追述了十三陵落葬的起始。有条不紊,真实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明朝衰亡的叹息。昌平人民发掘田妃墓以葬崇祯帝之举的记载,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节义行为的褒扬。文章结尾,以情写景,文杏“春正月而华”;山势尊,故木之华也先;山气厚,故木之华也怒。势尊气厚,草木争荣,隐约地传达出作者对汉民族血脉水继、繁荣昌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