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隋唐五代 跋禄迦国
跋禄迦国……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清池
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氵急。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素叶水城
清池西北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土宜糜、麦、蒲萄,林树稀疏 。气序风寒人,人衣毡褐。素叶已西数十孤城,城皆立长,虽不相禀命,然皆役属突厥。
题记:本文选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一。该书共十二卷,由玄奘口述,辩机编成,于贞观二十的(646)成书。它翔实地记载了玄奘离开高昌(新疆吐鲁番)后,十七年旅途中经历一百一十个国家和传闻的二十八国家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习俗以及物产等等,多为新、旧《唐书》所未载,是研究中亚和南亚等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向为国际学者所重视。《大唐西域记》写得生动流畅而又简练,读后身临其境之感,在游记文学中因描述西域风情而别具风格。
本文第一段,描绘路途艰险:雪覆冰封、寒风凛烈的场面,暴风奋发、飞沙雨石的镜头,行者犯忌、暴龙降灾的传说,具有一唱三叹《行路难》的感染力。
第二段不满百字,却把大清也的大小形状、地形地貌、水色水味、水势水产,一一交代清楚。作者考察的周详、用笔的简洁,令人叹服。
第三段叙述素叶水城的风土民俗,富于异国情调。
作者简介:玄奘(600-664):俗姓陈祎,玄奘是出家后的法名,洛州缑氏游仙乡陈堡谷(河南偃师缑氏镇陈河村)人,佛教哲学理论家、著名的翻译家和旅行家。他十三岁出家后,游学各地达十五年,深感佛教理论多分歧,佛典译本疑伪杂陈,就在贞观元年(627年)冒着生命危险,历时四年,经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进入印度,到达当时印度的取高学府那烂陀寺学习。他应童子王和日王的邀请,在曲女城举行十八天的佛经辩论会,博得“大乘天”的极高荣誉。贞观十年春,携带六百五十部经籍、一些朔像及植物种子返国,在贞观十九年正月荣归长安,结束了历时十九年,跋涉五万多里的旅程。
玄奘回国后,即从事翻译佛典工作,直到逝世前一月才停笔。十九年中共译出七十四部,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一千三百多万字,在中国翻译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培养了一批青年字者,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他还创立了法相宗,影响到日本、朝鲜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