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魏晋南北朝 佛国记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于是遂以弘始元年岁在已亥,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寻求戒律。
……复进到敦煌,有塞,东西可八十里,南北四十里。共停一月余日。法显等五人随使先发,复与宝云等别。敦煌太守李皓供给度沙河。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列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骨为标识耳。……
于阗……其国丰乐,人民殷盛,尽皆奉法,以法乐相娱。众僧乃数万人,多大乘学。皆有众食。彼国人民,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余所须。国主安堵法显等于僧伽蓝。僧伽蓝名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入食堂时威仪齐肃,次第而坐,一切寂然,器钵无声。净人益食不得相唤,但以手指麾。慧景、道整、慧达先发,向竭叉国。法显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日。其国中十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 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其城门上张大帏幕,事或严饰,王及夫人,采女皆住其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像。离城三四里,作四轮像车,高三丈余,妆如行殿,七宝庄校,悬缯幡盖。像立车中,二菩萨待,作诸天、待从。皆金银雕莹,悬缯幡盖。像立车中,二菩萨待,作诸天、侍从。皆金银雕莹,悬于虚空。像去门百步,王脱王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翼从出城迎像,头面礼足,散华烧香。像入城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如是庄严供具,车车各异一僧蓝则一日行像。白月一日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讫。行像仡,王及夫人乃还宫耳。
其城西七八里有僧伽蓝,名王新寺。作来八十年,经三王方成。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镂,金银覆上,众宝合成。塔后作佛堂,庄严妙好,梁柱、户扇、窗牖皆以金薄。别作僧房,亦严丽整饰非言可尽。岭东六国诸王,所有上价宝物,多作供养,人用者少。
题记:本文选录了法显由长安出发,经敦煌、到于阗国观行像盛典的记载。文章前面关于于阗国佛塔遍地、佛徒众多,信仰诚笃、仪式庄严的描写,都是为写行像盛典作的铺垫和渲染。然后作者以佛像为中心、像车运行过程为顺序,对行像前的精心准备,像车的华丽装饰、迎像人虔诚的顶礼膜拜,作了生动细腻的描绘,使这一千百年前的异国教盛典,形象地再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简介:法显(约337-约424年):佛教律学高僧、旅行家、翻译家,本姓龚,平阳武阳(山西襄垣县)人。早年出家,深慨戒律未备,他以六十多岁的高龄,不计生死,誓志到印度访求律藏,三九九年(东晋隆安三年,姚秦弘始元)春偕同伴从长安出发,经敦煌穿越大沙漠,跋涉葱岭,历经艰危到达印度。法显经师子国(斯里兰卡)留住二年后从海道返国,多次遭遇风暴袭击,死里逃生,于四一二年(义熙八年)到达青州长广郡牢山(山东青岛市崂山),第二年至建康(南京市)道场寺从事译经工作,并把自己在外十四年的旅游见闻写成《佛国记》,后卒于荆州(湖北江陵),年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