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当前位置: 爱吟诗 > 古籍史书 > 《历代游记选》 > 内容

《历代游记选》 ●明朝 游名山记

更新时间: 作者:

 游名山记·骊山

  骊山在西安之临潼县。出县南半里,即抵其麓。经雷神殿东折,门有棹楔,榜曰“温泉池”。为此,有室三楹。启其扃,即温泉也。人呼为“官池”,盖非贵人,不得浴此池。四周甃石起秦始皇,其后汉武帝复加修饰,或云今之池,后周天和中造。又云唐玄宗广之,不能详也。室之内有古今石刻,岁久错乱。弘治癸亥,知县事者聚之,垒于门外,俨若屏障。宫池之左有泉曰“混池”,以浴小民。

  东行即华清宫故趾。上有三清殿,前卧一巨钟,视其款,乃华清物。又有二碑,右为后魏温泉颂,惜多剥落。左刻乔元龙草书碑,其阴刻《刘子顒成道记》。子顒,山中道士。宋仁宗朝尝召见,赐号“凝真大师”。三清殿后为玉皇殿。而三清者,七星殿也。南上十五步为玉女阁。下有方池,即温泉发源处,饮之可以已疾。每秋暮,人取未柿投其中,经宿,食之不涩。其左为玉女洗池,沐发者多去疮虱。山之半平坡,朝元阁旧建于此。山左肩曰东绣岭,右肩曰西绣岭。当时林木花卉之盛,类锦绣然,故名。阁与华清之废,皆不知何时,其易为道士所居,则后晋天福中也。又上二里为老君殿。旧云天宝七年十月,老君见于朝元阁南,玄宗于此处立降圣观,琢白玉石为象,今之所存是也。殿壁绘唐从臣之像,殆当时人笔。其西南有泉,名饮鹿槽,今涸。又上二里为老母殿,老母即唐李筌所从受阴符者。山之颠,旧有烽火楼,昔周幽王欲悦褒女以,举烽火以来诸侯之处。下山浴于官池,其清彻底,不火而热,肢体融畅,夙疴顿损,快哉!

  东行八里,折而南二里,至秦始皇陵。陵内城周五里,旧有门四;外城周十二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丘并峙,人曰“此南门也。”右门石枢犹露土中。陵高可四丈,昔项羽黄巢皆尝发之。其地老人云:“始皇葬山之中,此特其虚冢。”老人之言当必有所授。

  游之日为癸酉六月庚子,待予游者,太学生吕达也。

  游名山记·北固山

  北固山在京口城北,下临长江。《元各郡县志》谓其势险固,故名。梁史大同十年,武帝尝幸此山,易名“北顾”。予旧读谢灵运游山诗,及《世说》所载荀令则登山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运云意,”未尝不赏叹其胜。癸丑之岁,获一游焉。同游者欢呼饮酒,不能遍览穷搜,窃用悔恨。

  丁丑夏五月,复至京口,钱逸人德孚从臾予游,而坐雨数日,庚子雨止,时尚宝卿刘君柔适至。刘君及痒士唐和卿出城,自山之冈而登。里许至甘露寺。寺之得名,以创于吴甘露元年。门榜曰:“天下第一江山”,宋延陵吴琚书。盖梁武帝旧尝书此,不存,琚补之也。门内稍右,有铁浮图十级,乃唐李德裕观察浙西时所铸,奉舍利以资穆宗冥福,后毁于火。今之浮图,宋元丰间铸,非复唐之旧矣。刘君以所携酒酌于观音殿前,长江在目,茫无畔岸。殿侧崖下有秋月潭,潭之右为走马涧,其水已涸。午寺僧饭客方丈。庭下有铁镬,二僧云梁武帝植莲其中以供佛者。登山之颠,多景楼仅存其址。予癸丑之游,楼犹未毁。尝记把酒倚阑,云影堕江,金焦两山,东西对峙,如青螺列银盘中,最为奇观。今楼虽废,景犹昨也,慨叹久之。  多景北下,山足有石室,深可丈余,名观音洞。崖峻草滑,人鲜得至。和卿复要饮于真武祠,祠在山之半。饮毕,予欲观狠石。僧识其处,命之前导。下山至演武场,而石在焉。苏文忠公诗序谓寺有石如羊,相传诸葛孔明坐其上,与孙仲谋论曹公兵事。今此石绝不类羊,而亦不在寺中。予疑移于后人。撼以数人不动,视其下,则石之生土中者。岂凤凰池。其上山石,壁立可玩,惜不移席于此。随行僧言:“天津泉在山南麓,邻于僧室。”以下山不及观。闻洪开初,高庙驻跸山中,见僧汲于江,赋诗有“甘露生泉天降津”之句。僧后掘地得泉,因以天语名之。

  予惟斯游之乐,固昔之所无。而况有同年同志如刘君和卿,则又非偶然者。京口之山,以金、焦、北固为首,人称三山,其胜概诚天下之最也。金焦予乡游其间,皆为作记。而复记斯游,幸亦大矣。神仙渺茫,又何必舍此以求所谓三山者哉?



  题记:作者认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蓬莱三山渺茫无踪,求之无益,所以在本文开头引典故,结尾发议论,以镇江三山拟之,表达了作者的激赏之情。与金、焦二山相比,北因山以文物古迹众多擅胜,故本文详于此。作者或叙其来龙去脉,或设问其真伪,或感叹其兴废。而间以景物点染,如“把酒倚阑,云影堕江,金焦两山,东西对峙,如青螺列银盘中”,虽着墨不多,却颇具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