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纪校注》 卷 第 十 六
永初元年(丁未、一0七)
春正月癸酉,大赦天下。
青、兗、豫、徐、冀、并六州民饥。
三月癸酉,日有食之。詔公卿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各一人。
夏四月,太傅张禹为安乡侯,太尉徐防为龙〔乡〕(节)侯〔一〕,司空尹勤为傅亭侯〔二〕,车骑將军邓騭为上蔡侯,城门校尉悝为〔叶〕(业)侯〔三〕,虎賁中郎將弘为西平侯,黄门郎閶为西华侯,食邑各万户。騭奉节亲迎,增封三千户。騭逃避使者,诣闕上书固辞,乃许。
〔一〕据范书及续汉郡国志改。
〔二〕范书陈宠传作「福亭侯」。
〔三〕据范书及续汉郡国志改。
五月戊寅,荧惑逆行守心。本志以为后周章谋\废帝之应也〔一〕。
〔一〕四库馆臣辑东观记,谓天文志全闕,实未攷此「本志曰」也。此「本志」,非东观记无以应之。袁纪另一引,见卷十八,片言只语,弥足珍贵。又按尚书孔疏,引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绝无师说,周髀术数具在,考验天象,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惟浑天者,近得其情,今史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则今天文志可攷者三条也。
立寿光侯並为北海王〔一〕。 〔一〕范书安帝纪「並」作「普」。
甲戌,长乐卫尉鲁恭为司徒。
是时詔书令〔麦秋〕得案验薄罪〔一〕。恭上疏諫曰:「詔书忧万民,而郡国〔託〕(记)言劳来贫民〔二〕,多为烦扰,逮证一人,有疑罪,延及良人数十人〔三〕,上逆时气,妨废农功。案易消息,四月干卦用事,经曰「干以美利利天下」。又曰「时乘六龙以御天」。五月姤卦用事,经曰「后以施命誥四方」。君以夏至之日,止四方行者,助阴气也。况於逮召考掠,扰百姓哉!月令「孟夏断薄刑」,谓正罪,不欲令久系,不谓可考正罪法也。故出轻系,明不欲拘之也。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所变者唯正朔、衣裳、牺牲、徽号、器械而已〔四〕。易曰「潜龙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也〔五〕。又曰「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六〕,言五月微阴起,至十一月坚冰至也。十一月中孚曰〔七〕:「君子以议狱缓死。」可令疑罪皆详议其法,大辟之罪,极尽冬月乃断其狱。其立春在十二月中者,勿以报囚〔八〕。」詔从之。
〔一〕据范书鲁恭传补。 〔二〕託记形近而讹,范书作「託」。
〔三〕据龙溪精舍本补「延」字。蒋本原闕,黄本作「近」,误。 〔四〕李贤曰:「夏以建寅为正,服色、牺牲、徽号、器械皆尚黑。殷以建丑为正,尚白。周以建子为正,尚赤。周以夜半为朔,殷以鸡鸣为朔,夏以平旦为朔。祭天地宗庙曰牺,卜得吉曰牲。徽号,旌旗之名也。器械,礼乐之器及甲兵也。」黄本下有「不可变易者也」句,乃衍文,故蒋本闕而不录。
〔五〕见易干卦。 〔六〕见易坤卦。 〔七〕范书作十二月中孚,误。標点本从袁纪以正之。
〔八〕范书鲁恭传「月令周世所造」以下,乃邓太后詔令公卿会议时恭之奏文,袁纪合二奏为一。
爵太后邓氏母新野君〔一〕。
〔一〕此乃六月事。
西羌叛,车骑將军邓騭率师击之。
是时水雨屡降,灾虐並生,百姓饥饉,盗贼\群起。於是策免太尉防、司空勤〔一〕。太傅禹称疾告退。
〔一〕徐防於九月庚午以灾异、盗贼\免。三公以灾异免自防始。辛未,尹勤以水雨漂流免。袁纪月份多脱。
丙戌,死罪以下及亡命赎罪各有差。
庚寅,太傅张禹为太尉,太常周章为司空。
十月,倭国遣使奉献。
初,上立,非大臣意也。司空周章谋\诛邓騭兄弟,废太后及上,立平原王为帝。事发觉。
十一月丁亥,司空周章有罪自杀。潁川太守张敏为司空。 十二月,郡国十八地震。李固曰:「地者阴也,法当安静。今乃越阴之职,专阳之政,故应以震动。」太后摄政之应也。
骑都尉王仁將兵迎〔慬〕(悝)將吏还入塞〔一〕,遂弃西域。都护任尚抵罪。
〔一〕范书梁慬传「王仁」作「王弘」以迎滯留龟兹之梁慬,此误作「悝」,故正之。
二年(戊申、一0八)
春,京师旱〔一〕,太后亲幸洛阳狱省罪囚系。 〔一〕范书安帝纪作五月之事。
夏四月甲寅,濮阳阿城中失火〔一〕,燃杀三千余人。
〔一〕范书安帝纪作「汉阳城中灾」。按续汉五行志作「汉阳阿阳城中失火」。又据郡国志汉阳郡有阿阳城,则袁纪「濮阳」系「汉阳」之误,又「阿」下脱「阳」字。
冬十一月,车骑將军邓騭与羌战平襄,羌诈降,既而復叛,侵掠边郡,吏民死者无数,并敘遂虚。 十二月,征车骑將军邓騭还京师,遣使者迎拜騭为大將军,詔大鸿臚亲迎,中常侍郊劳以乘马、束帛。於是悝为执金吾,弘为屯骑校尉,閶为步兵校尉〔一〕。
〔一〕「步」蒋本闕,黄本作「捕」误,现据学海堂及龙溪精舍二本补。
郎中潁川杜根与同署郎共諫太后不宜久摄政,太后怒以绢囊盛根〔等〕於殿〔一〕,扑杀之。諫者皆以被扑死〔二〕,根先知〔名〕(召),司扑者阴共为意,乃使执扑者不加力〔三〕,既毕,皆载出城外。根以扑轻得免,逃窜宜城山中,为酒家佣积十年余。天子知根等忠,普告天下,使录其子孙,根乃自出。公车征,转迁至济阴太守,以德让为政,移风易俗。 〔一〕据范书补。 〔二〕黄本「諫者」上有「其」字,蒋本以为衍而闕之。
〔三〕根与同署郎同时被收,岂能未卜先知必受扑刑,而私召司扑者密议?范书「召」作「名」,甚是,据以正。
是岁郡国十地震〔一〕。
〔一〕范书、续汉五行志均作「郡国十二」。
三年(己酉、一0九)
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赐公卿已下天下男子爵各有差。
骑都尉任仁將兵討敘州〔一〕。
〔一〕討敘州金城郡西之先零羌。
三月,京都饥,人相食。癸巳,司徒鲁恭以灾异策罢〔一〕。
〔一〕范书安帝纪「癸巳」作「壬寅」。又恭传作「以老病策罢」。观袁纪下文,恐当以恭传为是。 恭再为宰相,掾属至卿大夫者数十人。恭门下耆生或望恭为之论议〔一〕,恭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不有乡举乎?」终无所言。学者受业,必躬核问难,道成,然后谢遣之。学者曰:「鲁公谢与议论,不可虚得也。」谦退不伐,有善终不自显,是以在位不以亮直称。自为三公,常称病不视事。上輒遣小黄门问疾,喻令强起者数矣。至是,遂称疾篤,赐钱二十万。年八十余,终於家。赐至厚,以两子为郎。
〔一〕范书「门下耆生」作「耆旧大姓」。通鑑从袁纪。
弟丕,字叔陵〔一〕。以篤学质直称,仕至侍中、三老。章帝初,对策曰:「政莫先於从民之所欲,除民之所恶,先教后刑〔二〕,先近后远。君为阳,臣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京师为阳,诸夏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乐和为阳忧苦为阴。各得其所则和调,精诚\之所发,无不感浹。吏多不良,在於贱德而贵功,欲速,莫能修长久之道〔三〕。
〔一〕惠栋曰:「东观记作平。隶法,丕平字相类,未详孰是。李充传亦作平。」王先谦曰:「丕,亦作平,就偽为平耳。」王说是。
〔二〕荀子宥坐篇:「孔子曰:「不教其民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也。嫚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书曰「义刑义杀,勿庸以即,予维曰未有顺事」,言先教也。」」
〔三〕论语子路曰:「欲速则不达。」
古者贡士,得其人者有庆,不得其人者有让〔一〕,是以举者务力行。选举不实,咎在刺史二千石。书曰:「天工,人其代之。」〔二〕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设难以观其谋\,烦事以观其治,穷则观其所守,达则观其所施,此所以核之也。 〔一〕李贤注引尚书大传曰:「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一適谓之好德,再適谓之贤贤,三適谓之有功。有功者,天子赐以车服弓矢,号曰命。诸侯不贡士,谓之不率正,一不適谓之过,再不適谓之傲,三不適谓之诬。诬者,天子絀之。一絀以爵,再絀以地,三絀而爵地毕也。」按史记范雎传曰:「范雎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稿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於是应侯罪当收三族。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则可知秦人行古贡士「不得其人有让」之道。昭王赦应侯乃法外超恩,仅为特例。汉初,詔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亦贡士之方也。武帝元朔元年冬,有司奏议:「不举孝,不奉詔,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武帝可之。而选举不实亦受坐。有削户者,若汉书陈汤传,张勃举汤,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遂以选举不实,坐削户二百。有贬秩者,如严延年传:延年坐选举不实贬秩。又有免官者,如百官公卿表曰:执金吾韩立、御史大夫张谭並坐选举不实免。甚至有因此而被刑者,如功臣表曰:山阳侯张当居坐为太常择博士弟子故不以实,完为城旦。光武中兴,亦行其道,其詔曰:「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覆,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於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不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詔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袁纪言左雄任尚书时,郡国守相坐举者百余人。然所举得人,则亦有劳来之制。范书胡广传注引续汉书曰:「故事:孝廉高第,三公及尚书輒优之,特劳来其举將。」时胡广由法雄举为孝廉,至京师试章奏,广为天下第一,故公府特下詔书劳来雄。但武帝以降,选举多非其人,言官多议之,至东汉时尤甚,所谓古贡士之道,名存而实失之远矣。然鼓励举才,并制定法律予以保证,得其人者有庆,失其人者有罚,不失为秦汉人事制度中之有益经验,至今尚足借鑑。
〔二〕见书皋陶謨。注曰:「人代天理官,不可以天官私非其才。」 民多贫困者急,急则致寒,寒则万物多不成,去本就末,奢所致也。制度明则民用足,刑罚不中则於名不正。正名之道,所以明上下之称,班爵号之制〔一〕,定卿大夫之位也。
〔一〕困学纪闻卷十三翁元圻注引袁纪,「爵号」作「爵禄」,不知所据何本。
狱讼不息,在爭夺之心不绝。法者,民之仪表也,法正则民愨。吏民凋弊,所从久矣。不求其本,浸以益甚。吏政多欲速,又州官秩卑而任重,竞为小功,以求进取,生凋弊之俗。
救弊莫若忠,故孔子曰:「孝慈则忠。」〔一〕治奸诡之道,必明慎刑罚。孔子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二〕〔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三〕。死且忘之,况使为礼义乎?」
〔一〕见论语为政。
〔二〕见孝经三才章。
〔三〕据严可均校补。
丕后为青州刺史,迁拜赵相,门徒数百人,吏民爱之。赵王尝欲避疾便时,止於学宫〔一〕,丕不听。王上书自言,詔下丕。丕上言曰:「礼,诸侯薨於路寢,大夫卒于適室〔二〕,死生有命,本无偏旁可避者。学宫传先王之礼乐,教化之处,不宜妨塞之。」詔书从之。 〔一〕便时,杨树达曰:「前书外戚传云「便时上林延寿门」。顏注:「取时日之便也。」潜夫论浮侈篇云:「巫祝鼓舞事神,以欺诬细民,荧惑百姓。疾病之家皆易恐惧,至使奔走便时,去离正宅。」「便时」或称「避时」,史记吕不韦传:「太后诈卜,当避时徙居宫雍。」汉书天文志:「太皇太后避时昆明东观」是也。或称「避疾」,汉书游侠原涉传:「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是也。或称「避衰」,论衡辨崇篇:「宅盛即留,衰则避之。」晋书庾翼传:「自武昌移镇襄阳,议者谓其避衰也。」范书来歷传:「皇太子惊病不安,避幸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舍。」皆「避疾便时」之事。故「避疾」下不连「便时」为读,非也。」又「学宫」,王先谦言官本范书作「学官」是,黄本亦作「学官」,而汲古阁本范书与蒋本同。恐当以王说为是,今存其异文。李贤曰:「学官者,学舍也。」下同。
〔二〕礼记丧大记曰:「君、夫人卒于路寢,大夫、世妇卒於適寢。」注曰:「言死者必皆於正处也。寢、室通耳,其尊者所不燕焉。君谓之路寢,大夫谓之適寢,士或谓之適室。」
丕每论难,称曰:「〔说〕经者〔一〕,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可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力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於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彰也〔二〕。」
〔一〕据范书补。
〔二〕据范书补。
夏四月丙寅,大鸿臚夏勤为司徒。 以用度不足,令吏人入钱谷为关內侯。以上林、广成苑可垦辟者与贫民。 五月丙申,立乐安侯子延平为清河王〔一〕。
〔一〕乐安侯,范书安帝纪作「乐安王」章帝八王传曰:「千乘王伉薨,子宠嗣。永元七年,改国名乐安,是为夷王。」袁纪作「侯」,误。
六月,乌桓寇代郡。
秋七月,太后有疾,左右请祷\,以人为代。太后闻之怒,即敕掖庭令:「何故有此不祥之言?自今已后,但谢过而已,不得復有此言。」
冬十月,南单于擅叛。行车骑將军大司〔农〕(马)何熙將兵征擅〔一〕,擅降。
〔一〕据范书梁慬传及华嶠书改。又范书「擅」作「檀」。
十二月辛酉,郡国九地震,有星孛于天苑。
四年(庚戌、一一0)
春二月,匈奴寇常山。
於时西北有事,民饥,国用不足。大將军邓騭欲弃敘州,专务北边,曰:「譬家人衣坏,取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將两无所保。」公卿皆以为然。郎中虞詡说太尉张禹曰〔一〕:「若大將军之策不可者三。」禹曰:「奈何?」詡曰:「先帝开土辟境,而今弃之,此不可一也;弃敘州即以三辅为塞,园陵单外,此不可二也;谚曰:「关西出將,关东出相。」〔二〕烈士武臣出敘州,土风壮猛,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过三辅为腹心之害者,以敘州在其后也。敘州士民所以推锋执锐,蒙矢石於行阵,不避危亡,父死於前,子战於后,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於汉也。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庶人安土,不肯迁徙,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於夷狄!」虽赴义从善之人,不能无怨恨。卒然起谋\,以图不轨,因天下之饥弊,乘海內之虚弱,豪杰相聚,量才立帅,驱氐羌以为前锋,席卷而东,虽賁、育为卒,太公为將,犹不能当。如此,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復汉有,此不可三也。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詡恐疽食侵淫而无限极也〔三〕。」禹曰:「意不及此,微君大计几败。然则计將安出?」詡曰:「所忧与明公异,恐敘州一旦有囂、述之变,宜且罗其雄杰,收其冠带,引其牧守子弟於朝,令诸府各辟数人,外以劝其勤,內以散其谋\,计之长者。」从之。
〔一〕范书虞詡传作「说李脩」。按安帝纪及张禹传,禹永初元年秋更拜太尉,永初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与虞詡传亦相抵牾。通鑑从袁纪。陈璞曰:「范书作「说李脩」是也。」钮永建曰:「疑虞詡之说在永初五年,纪文类敘於永初四年,后人遂妄改张禹也。」按邓騭于四年冬罢,则非五年事明矣。陈、钮二说均非。当以袁纪为是。
〔二〕李贤曰:「说文曰:「谚,传言也。」前书曰:「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將。」秦时郿白起,频阳王翦。汉兴,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上邽赵充国,狄道辛武贤,皆名將也。丞相则萧、曹、魏、邴、韦、平、孔、翟之类也。」按关西近羌胡,可武备,善骑射,诗秦风子戎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尚武之风,自古已然。而关东乃诗书礼乐之乡,诸子百家之说,多兴于此,故出文人谋\士。贤所举者即萧何、曹参、魏相、邴吉、韦贤、平当、孔光、翟方进也。
〔三〕惠栋曰:「言如疽之食肉,浸淫腐溃而无止极也。」
俄而,詡迁朝歌长。时朝歌多盗贼\,连年不解。亲旧皆劳弔之曰:「得朝歌可哀也!」〔一〕詡笑曰:「难者不避,易者必从〔二〕,君之节也。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別坚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劳也。」詡謁河內太守马稜〔三〕,稜曰:「君儒者,当谋\謨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詡曰:「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明府无以为忧。」稜曰:「何以言之?」对曰:「贼\去敖仓不过千里,不知取以为粮;青、冀流人前后连属,不知略以为眾;出入河山守阨塞,此为断天下之右臂〔四〕。今则不然,此无大计之效也。」於是詡悉罢戎兵,而设方略,即时皆平。 〔一〕范书「可哀」作「何衰」,可、何古通用。黄本作「何」。 〔二〕范书作「事不避难,志不求易」。疑袁纪「必从」亦当作「不从」为是。
〔三〕稜乃棱之俗字。李贤曰:「稜字伯威,援族孙也。」 〔四〕李贤曰:「右臂,喻要便也。」胡三省曰:「余谓右臂之说祖张仪。」按战国策赵策张仪说赵王曰:「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胡说近是。
乙亥,詔曰:「自建初元年徙边者各归本郡,没入为官奴婢者免为庶人〔一〕。
〔一〕官原作「宫」,据黄本逕改之。
三月,西羌寇汉中。
戊子,杜陵园火。 夏四月丁丑,大赦天下。
新野君有疾,太后与上亲幸其第,宿止连日。太尉张禹、司徒夏勤、司空张敏固諫,乃还。甲戌,新野君薨。太后制齐衰,上緦麻,赠送礼一依东海恭王,司空持节护丧事,騭等皆弃官行服。服除,有司奏騭等復辅政,固请乃止,非朝廷大议不闻。
元初中,悝、弘、閶並卒,未大敛,天子並封爵,太后輒不许。太后、上制服,新野君赠賵甚厚,使九卿护丧事〔一〕。悝子广宗袭爵为叶侯,弘子广德为西平侯,封京子宝为安阳侯〔二〕,騭子凤为侍中。 〔一〕范书邓騭传曰:弘卒于元初二年,但白盖双骑,门生輓送。悝、閶皆卒于元初五年,均薄葬。时新野君已死多年,岂能赠賵!亦无九卿护丧之事。袁纪误。 〔二〕范书作「封京子黄门侍郎珍为阳安侯」。安阳、阳安均属汝南郡,未知孰是。沈钦韩曰:「京子於夷安侯珍为从祖,不应同名。」则当以作「宝」为是。
初,都护任尚致凤马,及尚坐事,槛车征,凤惧其及己。私属中郎马融宜在台阁〔一〕。事发觉,凤先自首,騭乃髡妻及凤,上疏谢罪。 〔一〕按范书邓騭传,任尚致凤马为一事,尝与尚书郎张龕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別为一事,袁纪「私」上恐脱「尝」字,又「中郎」当是「郎中」之误倒。
新野君薨后,太后〔谅闇〕(崩上)〔一〕,见白首者,未尝不流涕,宗族耆老皆加亲礼,读书至孝子事亲、丧亲之礼,尝废书嘘欷。
〔一〕据陈澧校改。 太后久执朝政,从〔兄〕(子)乐安侯康內惧盛满〔一〕,数上书諫宜崇公室,抑损私权,言甚切至。太后怒,康迺託病不朝,太后使家旧〔婢〕往问之〔二〕初,外给使以宫中婢年长者为「中夫人」〔三〕,因自以通,康曰:「汝非我家婢也?何自谓中夫人!」婢闻之怒,因言托病不逊,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康属籍。
〔一〕黄本无「子」字。按康乃邓珍之子,与太后为从兄妹。禹传注亦曰:「康,太后从兄。」蒋本误补「子」,今正。又胡三省曰:「案范书邓禹传,明帝分禹国为三,封其三子,季子珍为夷安侯。康以珍之子绍封,「乐安」当作「夷安」。」胡说是。
〔二〕据袁纪下文文意补。
〔三〕范书作「中大人」,通鑑从范书。
五年(辛亥、一一一) 春正月庚辰朔,日有蚀之。本志以为正旦,王者听朝之日也。是时太后摄政,天子守虚位,不得行其号令,盖阳不克之象也。
乙巳,太尉张禹以灾异策罢〔一〕。
〔一〕范书安帝纪作「己丑」。
闰月戊戌,詔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眾卓异者。
冬,謁者刘珍上言曰:「窃见永平初虎賁中郎將梁松言「皇太后宜入庙与陛下交献,以彰至孝之心」。孝明皇帝务遵经典,使公卿、博士议,时太傅邓禹奏宜如松言,光烈皇后於是入庙。惟皇太后圣德通灵,与神合契,宜入宗庙如光烈皇后故事,率礼復古,垂示万代。」事下公卿,僉曰:「宜如珍言。」 六年(壬子、一一二) 春正月甲寅,皇太后初亲祭於宗庙,与皇帝交献,大臣命妇相礼仪〔一〕。
〔一〕范书安帝纪、皇后纪均系此事於七年春正月庚戌。李贤案:东观、续汉、袁山松、谢沈书、古今注并云六年正月甲寅謁宗庙,此云七年庚戌,疑纪误也。今按袁纪亦復为一证,足明范书之误。
夏四月乙亥〔一〕,司空张敏以久病策罢。太常刘愷为司空。
〔一〕范书作「乙丑」。徐绍楨曰:「四月癸酉朔。纪有己卯,为七日,又有乙丑,在己卯前,疑乙亥之误。」徐说是。
五月丙寅,群吏復秩,赐爵有差。
丁卯,封邓禹、冯异等后九人为列侯。
六月辛巳,大赦天下。 丙申,河东水变色,皆赤如血。本志以为邓太后摄政之应也。
七年(癸丑、一一三)
春,郡国十八地震。
夏四月丙申晦,日有蚀之。
元初元年(甲寅、一一四)
春正月甲子,赐天下男子爵各有差;鰥寡篤癃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贞妇帛,人一匹〔一〕。
〔一〕原「帛人」倒置,据范书逕正。
三月己卯,日南地坼,长一百余里〔一〕。
〔一〕范书安帝纪作「二月」,通鑑同之,而「己卯」作「乙卯」。续汉五行志同袁纪。沈家本曰:「按上文书正月甲子,下文书三月癸酉,甲子与己卯相距十六日,似此文二三月乃月之讹。然续志所书,日月相同,恐三月癸酉日食为衍文,而此文己卯为第二个己卯,与甲子相距七十六日,故得书三月也。」可知袁纪是。
夏四月丁酉,大赦天下。詔三公、卿士举敦厚质直各一人。
九月辛未,大司农司马苞为太尉。 冬十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是岁郡国十五地震。
(高句丽王宫数寇幽部……句丽由是服焉)〔一〕
〔一〕本段九十二字移至下卷建光元年十二月末,详见其注。 二年(乙卯、一一五)
春,以郡国被灾,賑粟贫民。自上即位至於是年,颇有水旱之灾,百姓饥饉,每岁遣使者开仓賑饥民。
三月癸亥,京都大风拔树。
夏四月丙午,立皇后阎氏,河南滎阳人畅之女也。畅有五男二女,长男显及术、景、曜、昆,长女迎,次姬即后也。以选入掖庭,为贵人,有宠,立为皇后。畅为长水校尉。 太尉司马苞薨。
秋七月,西羌犯境,右扶风太守种暠,南安太守杜佐击之,皆被害〔一〕。
〔一〕范书西羌传曰:詔遣左冯翊司马鉤行征西將军,督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风都尉皇甫旗等,合八千余人,遂并北击之。光等违鉤节度,中伏并没。又按种暠传,暠顺帝时始任凉州刺史治羌事,不当及此难。东观记作「种光」,恐与范书之「仲光」为一人。又两汉无南安郡,恐系安定之误,「杜佐」即范书之「杜恢」,东观记亦作「杜恢」。袁纪皆误。
九月壬午晦,日有蚀之。
冬十月,中郎將任尚將兵屯三辅。怀令虞詡说尚曰:「使君奉国威灵,討捕叛羌,兵出巳久,而未有伏诛者。三州屯兵二十万,民弃农桑,户无聊生。於此上闻,诚\窃危之。」尚曰:「忧惶久矣,不知所出。」詡曰:「兵法,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自然之势也。今虏皆骑,马尤良,一日之间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如绝絃,以步追之,势不相及,故所以旷日而无功也。为君计者,莫如罢郡兵,令二十人共市一马,民出数千钱得免甲冑,去行伍,以万骑之眾,逐数千之虏,追尾掩截〔一〕,其道自穷。便民利事,大功必立。」尚从之,大破羌戎,余种悉降。上问:「何从发此计?」尚表之受於怀令虞詡,由是知名。
〔一〕胡三省曰:「尾者,隨其后而击之也。掩,袭也;截,邀也。」
詡有將帅之任,乃迁武都太守。羌数千人於陈仓、崤谷欲遮道击詡。詡乃宣言上书请兵,兵至乃发。虏闻之,將谓实然。乃晨夜进道,时冬月多雪,使骡驴居首,人隨其后,日行百五、六十里,敕吏士作两灶,日增之。或问曰:「孙臏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三十里而戒不虞。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詡曰:「虏多吾少,势不相敌,缓行即为虏所及,故兼道取疾,若舌之避齿耳。虏见吾灶多,谓郡兵来迎,追吾必迟。孙臏见弱,吾欲见强,势固不同也。」
詡既到,郡兵不满三千人。虏眾万余人,攻赤亭,詡便出战,敕曰:「吾言强弩发,於是小弩先发。」虏以为弩力极不能至,即皆解弛。乃使强弩射之,发无不中,虏前行溃,乘胜追之,杀百余人。詡谓掾吏曰:「何如?」皆谢曰:「所不及。」明日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四转无已,虏不知其数,谋\將退。詡乃分数百兵险要处设伏,虏果引去,迎击大破之。於是羌畏伏,武都遂安。詡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民三千余户,郡以富实。
冬十一月庚申,郡国十一地震。
十二月庚戌,司空刘愷为司徒,光禄勋袁敞为司空。
三年(丙辰、一一六)
春二月,郡国十地震。
夏四月壬寅,封皇后父阎畅为北宜春侯。 冬十一月丙戌,初听大臣行三年丧。
郡国九地震。
四年(丁巳、一一七)
春二月乙巳,日有蚀之。九江太守以闻。
乙卯,大赦天下。 壬戌,武库火。
夏四月戊申,司空袁敞薨。
敞字〔叔〕(升)平〔一〕,少有节操,及在朝廷,廉洁无私。坐子与尚书郎张俊交通,漏泄省中语,策罢。敞不阿权势,失邓氏旨,遂自杀,朝廷隱之。敞死,葬以公礼,復位其子。
〔一〕范书作「字叔平」,叔草书与升字似,袁纪误作「升」,今正。 五月丁丑,太常李〔郃〕(咸)为司空〔一〕。
〔一〕按李咸灵帝时始入三公,今据范书改。
五年(戊午、一一八) 秋七月丙子,詔有司申旧令,崇节俭,嫁娶送终,不得奢侈。
八月,鲜卑寇代郡。 是岁郡国十四地震。
六年(己未、一一九)
春正月乙巳,京都、郡国三十二地震〔一〕,水泉涌出,坏城郭宇舍,压杀人。
〔一〕按正月甲子朔,无乙巳日。范书、续汉五行志均作「二月」,是。又二书均作「郡国四十二」,亦与袁纪异。
三月庚戌〔一〕,初祀六宗於国北,仪比太社〔二〕。
〔一〕三月癸亥朔,无庚戌。续汉祭祀志作「庚辰」,是。
〔二〕续汉祭祀志曰:「安帝即位,元初六年,以尚书欧阳家说,谓六宗者,在天地四方之中,为上下四方之宗。以元始中故事,谓六宗易六子之气日、月、雷公、风伯、山、泽者为非是。」按六宗之说,纷紜错杂,详见刘昭注,然终不得其要领。洪亮吉曰:「案昭七年左氏传,晋侯问伯瑕,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月日时星辰六宗,当即此六物。」以古证古,较诸家稍直捷也。」洪说近是。
夏五月,京师旱。
七月,鲜卑入塞。
冬十二月戊子朔,日有食之〔一〕。郡国八地震。
〔一〕范书、续汉志均作「戊午朔」,是。
是岁,北单于与车师后部王攻敦煌长史索班,杀之。遂略有北道,逐太守曹宗。宗请兵击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復取西域。司〔马〕(空)班勇议曰〔一〕:「愚以为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先帝命將征伐,旷引年岁,然后西域內属,边境获安。宗不度当时之宜,自见有丧败之负,欲举兵荒外,以要功名,是为始祸倡兵〔二〕,其患难量也。今府藏未充而当远出师,师无后继,是示弱於远夷,暴短於海內。臣愚以为不可许。敦煌郡旧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復置之。西域长史屯楼兰〔三〕,楼兰西当焉耆、龟兹,是则周游一处,而所制者多也。」公卿皆从勇议。
〔一〕据范书改。司马者,军司马也。
〔二〕定公十三年左传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
〔三〕楼兰,即鄯善也。
勇习边事,有筹策,於是以勇为西域长史。顷之,勇发鄯善、车师前部王兵击后部王,大破之,捕得后部王、匈奴使者,將至索班所没处斩之,传首洛阳。
永寧元年(庚申、一二0)
夏四月丙寅,立皇子保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赐公卿已下金帛;天下男子爵各有差;鰥寡孤独癃篤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贞妇帛,人一匹〔一〕。 〔一〕「粟人」、「帛人」原皆误倒,今正之。 己巳,立济北王子萇为乐城王,立河间王子翼为平原王。
萇骄淫失度,冀州刺史举奏萇罪至不道。尚书侍郎岑宏议以为「非圣人不能无过,故王侯世子生〔一〕,为立贤师傅以训导之,所以目不见〔恶〕(异)〔二〕,耳不闻非,能保其社稷,高明令终。萇少长藩国,內无过庭之训〔三〕,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卒受荣爵,几微生过,遂陷不义。臣闻周官议亲,蠢愚见赦,萇不杀无辜,以谴訶为非,无赫赫大恶,可裁削夺,损其租赋,令得改过自新,革心向道。」〔四〕詔贬萇为临湖侯。
〔一〕范书孝明八王传注引袁纪「世」作「太」,当系章怀避唐讳所改。
〔二〕据范书孝明八王传注引袁纪改。
〔三〕论语季氏曰:「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四〕按范书注引袁纪「岑宏」作「冷宏」。又李贤曰:「按黄香集,香与宏共奏,此香之辞也。」
袁宏曰:昔王侯身能衣而宰设服,足能行而相者导进,口能言而行人称辞,闲之有礼,辅之有物。少而习之,长而不改,和睦之性,与教而淳,淫僻之心,无由得生。若纵而任之,不为师保,恣其嗜慾,而莫之禁御,性气既成,不可变易,情意流荡,不可收復。故动之凶德,而国殄身亡也。 六月,羌寇张掖〔一〕。
〔一〕原误置「秋七月」条后,今移正之。
秋七月乙丑〔一〕,日有蚀之。酒泉太守以闻。
〔一〕范书及续汉五行志均作「乙酉朔」,袁纪误。
十一月〔一〕,司徒刘愷固疾策罢。太常扬震为司徒。
〔一〕范书安帝纪作「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