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吟诗

关于叙事的诗词(371首)

  • 81.《池上二绝》 唐·白居易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 82.《野歌》 唐·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 83.《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唐·李白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 84.《唐禅社首乐章·顺和》 唐·贺知章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 85.《云阳寺石竹花》 唐·司空曙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
    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
    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
    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 86.《井栏砂宿遇夜客》 唐·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 87.《哀王孙》 唐·杜甫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 88.《东门行》 两汉·佚名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 89.《陆浑山庄》 唐·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 90.《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唐·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 91.《燕赵多佳人》 两汉·佚名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
    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 92.《秋夕》 唐·聂夷中

    日往无复见,秋堂暮仍学。
    玄发不知白,晓人寒铜觉。
    为材未离群,有玉犹在璞。
    谁把碧桐枝,刻作云门乐。

  • 93.《宿紫阁山北村》 唐·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 94.《冉溪》 唐·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 95.《西京赋》 两汉·张衡

    有冯虚公子者,心侈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言于安处先生曰: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此牵乎天者也。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此系乎地者也。
    惨则鲜于欢,劳则褊于惠,能违之者寡矣。

  • 96.《好事近·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宋·韩元吉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 97.《雪夜小饮赠梦得》 唐·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 98.《简吴郎司法》 唐·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 99.《夷门歌》 唐·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 100.《子产论尹何为邑》 先秦·左丘明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